缩略图

探讨高中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的创新与实施

作者

张家乐

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引言: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互动品质会对教与学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互动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情况,学生需要对教师所抛出问题的意图进行解读,剖析知识本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持续对课堂互动策略进行创新和优化,关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高效获取数学知识提供助力。

一、组织趣味数学教学活动

利用口头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授课活动难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对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出趣味化的数学活动,构建出问题情境,同时将数学学科知识引入其中,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动力会持续强化,为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统计”知识时,可以设计出一个以“数字侦探”为主题的活动,对现实生活当中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有效模拟。在此活动当中,教师首先将一些关于校内学生偏好的相关调查数据提供给学生们,其中包含着学生感兴趣程度较高的课外活动以及午餐偏好等内容。之后,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学习小组负责对一部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组内成员需要共同商议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方式方法,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借助统计类的工具诸如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数据内容[1]。在完成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对挑战性的元素予以引入,例如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在数据群当中找出一些异常值,亦或是对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等。上述具象化的任务能够助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与同学进行有效互动,进而掌握统计学知识的学习技巧,为问题解决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

二、引入现实生活元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生活自身的教育价值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事实上,数学学科知识大都源自现实生活,也可以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途径,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关注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指的是将抽象数学概念、定义等内容融入到学生熟悉程度比较高的日常生活情境当中,使得数学学科知识转变为具象化的存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学习动力。在学生面对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度比较高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便会主动展开思考以及探索活动,进而形成更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氛围,为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外界支持[2]。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生活元素的有效引入,创设出生活化情境,为数学互动课堂的塑造提供有效支撑。例如,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经历来对具体化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比如教师可以构建出“健康饮食”的教学情境:如果小明每一天都摄入足量水果与蔬菜来维持身体健康状态,那么“摄入足量水果与蔬菜”便可视作“维持身体健康状态”的条件。之后,教师指引学生对条件与结果两者在逻辑层面上存在的关系进行探究,到底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呢?借助上述教学情境,学生一方面可以更为直观与形象地解读充分与必要条件对应的概念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两者存在的差异性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在具体化生活教学情境的指引下,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与教师展开“生活化”的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教与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条件支持。

三、设计层次化问题

递进式问题当中涵盖着多个不同难度、不同深度的问题,教师借助不同问题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为学生创建出一座深入学习的桥梁,提升学生知识获取过程的通畅性水平,为课堂上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助力。所以,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落实数学教学工作时,需要对层次清晰、逻辑缜密的递进式问题进行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函数概念与性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以函数概念与特点为核心设计出层次化的数学问题。首先,教师以生活实际作为入手点,设计出如下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行使距离可以运用什么方式进行表示?,这一问题比较直观且容易被理解,可以促使学生对函数概念形成大致的了解,意识到函数是对不同变量间潜在关系进行描述的有效工具。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怎样判断两个函数是不是相同的?”以及“函数的性质有哪些?”等,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函数概念与特征这一层面上,促使学生运用归纳与比对等方式来对函数基本性质进行汇总,诸如定义域、单调性、奇偶性等[3]。最后,教师可以对应用类问题进行设计,比如“如何借助函数奇偶性来对计算过程进行优化,使其变得更为简单呢?”等等,促使学生可以对函数知识进行应用进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在上述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对问题难度水平与教学节奏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积极参与到课堂上的互动活动当中,形成持久学习学科知识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便是师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深化课堂互动,构建良性互动机制,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当中持续进行教学反思与优化,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理解能力的持续提升,对良性互动因素进行挖掘,持续改善互动机制,营造出高效互动的学习氛围,为师生协同进步目标的实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夏定强.优化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四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0 (2):63-64.

[2]吴波.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J].中学教育,2020(12):11-6

[3]丁益民.“一境多用”:单元教学中情境的整体设计:以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情境为例[J].中学数学月刊,2024(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