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生涯规划的路径探索

作者

林嘉凝 林嘉晓 胡思汝 尚子扬

广州商学院

生涯规划,是对人生与选择进行匹配与再规划过程,是一个人有目的地根据自身兴趣、技能等因素和所处宏观环境去对学习、事业、婚姻、居住地进行规划。生涯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来判断发展的变化过程。规划不是应变之策,而是经营未来。有效的生涯规划,有利于我们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对实现自我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信息化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全面开展面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第三方教育服务,主要负责将用户的需求与第三方企业教育类产品对接起来,随着人工智能结合教育的发展,第三方评测服务越来越趋向专业化,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2020 年 7 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文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2016年 10 月,网易科技联合网易智能、乌镇智库发布了《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综述篇,指出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形式有:儿童陪伴、个性化辅导、智能评测、预测等。其中智能评测、预测正是可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根据每位大学生的选择特征评测预测出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

第二章 人工智能赋能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在大学课程中有一门课程为大学生生涯规划,其中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生涯职业规划,一个是生涯学习规划。但是人的一生仅有这两个是不够的,我们的一生中有 4 个基本选择——“择学、择业、择偶、择居”。本项目以此四个基本选择作为创新点、出发点,借助于人工智能的辅助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人生的 4 种选择进行系统研究。

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与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本项目以大学生生涯规划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的调研数据为数据根本,结合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技术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与研究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方面还存在的问题;梳理现行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大学生生涯规划相关法律及政策扶持,了解整体的大致状况,确定本项目的方案。在对其有一定了解基础后,结合对大学生调研,具体分析当前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以及目前所遇到的问题,研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比借鉴国内外经典成功经验,回归大学生生涯规划初衷,结合人工智能设计一个适用于大学生的智能生涯规划预测服务平台,更加精准的评测、预测,为大学生生涯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数据分析,更好地做出人生规划,提高大学生人生幸福感,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一)现阶段发展痛点实证分析

在推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这些痛点在教学实践中呈现出系统性特征。首先,教育供给模式与数字时代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该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采用大班授课形式,教学内容以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西方经典理论为主,缺乏对直播运营、跨境电商等新兴职业的案例解析。这种理论主导的教学方式,导致 60% 以上的学生在课堂反馈中表示"知识陈旧,与真实职场脱节"。

(二)现实需求

1. 增强生涯规划

随着人才市场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难题之一。是否具备生涯规划意识及职业定位是否准确,是其中的要点,也是其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的决定要素。利用人工智能,收集现就读学生及毕业生的生涯规划及现阶段成就,构建数据库,将其分成择学、择业、择偶、择居四个路径。以个人为输入单位,根据个人喜好、性格、价值观等特点为筛选因素,在数据库中筛选出最符合个人的生涯职业

规划;

2. 增强自我认知能力

对大学的生活及就业选择处于迷茫状况,是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了解,对就业目标不确定,缺乏将自身特征与就业方向相结合的特点;二是思想与行为不一致,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认知,但没付出相应的努力。针对以上特性,构建数据库,以学生为样本,利用关联分析来进行处理,来对符合其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出。

3. 加强大学生对宏观环境的认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从自身出发,为更好的进行就业,而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规划,包括了学习规划、职业规划。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了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以及对毕业后就业有直接的关联。要做出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单单考虑自身的因素,还需要对宏观环境进行了解。我们在数据库中添加了现时代发展重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发展重心等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对输入者的就业目标进行分析,提供在宏观环境影响下,最有利的职业生涯规划。

4. 加强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2001 年教育部相关部门研发出了“高考志愿综合参考系统”,利用以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排位等信息,帮助学校进行择校,让考生在选择高校及专业有最直接的参考。本系统收录了优秀毕业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来给正处于大学的学生提供样本参考,帮助的学生更好的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有目标、有目的的去提升自己,让其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及生涯规划。

第三章 人工智能赋能路径的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一)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生涯画像构建方法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个性化生涯画像构建提供了基础支撑。的实践表明,这种画像构建需要经历数据采集、特征提取、模型训练三个核心环节。在数据采集阶段,系统整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轨迹、实践记录、职业测评结果等多源信息,同时接入人才市场动态、行业发展趋势等外部数据,形成覆盖个体特征与环境要素的数据库。

(二)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正通过技术创新重塑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AI 系统可动态构建学生多维能力画像,精准匹配新兴岗位需求图谱,例如针对自然语言处理或大模型训练等前沿领域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则模拟职场环境,通过数字孪生实验室和 AI 面试官实现沉浸式职业体验。同时,双师型教育模式融合人类导师的战略引导与 AI 助手的标准化服务,构建贯穿学业-就业-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生态。当前北师大、哈工大等高校已取得显著成效,教学效率提升超 40% ,但需同步建立联邦学习框架保障数据隐私,设置人工复核机制规避算法偏见,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中实现职业规划的智慧化转型。

参考文献

[1]潘琦.生涯规划视角下高中生选科指导的内容与策略[J].《江苏教育》,2022 年第 56 期 17-19,共 3 页.

[2]傅秋喜.大学生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8 年第 25 期 154-157,186,共 5 页.

[3]巨文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职业的角色重塑与行动转向[J].《中学生物教学》,2024 年第 25 期 1-1,共 1 页.

项目基金: 2021 年攀登计划立项项目“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