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

石长友

云南兴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663000

一、引言

城市化浪潮下,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防水作为保障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防水施工一旦出现疏漏,渗漏便会威胁建筑结构安全,降低居住体验,增加维护成本。因此,剖析防水施工常见问题,探索改进措施,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

2.1 屋面防水施工问题

2.1.1 材料选择与质量问题

屋面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雨雪侵蚀,对防水材料质量要求极高。部分施工单位受利益驱使,选用劣质材料。一些防水卷材耐候性欠佳,在紫外线与温度影响下,快速老化、开裂,丧失防水功能;部分防水涂料成膜含孔隙,耐水性差,无法有效阻挡雨水。此外,施工人员对新型防水材料了解不足,施工操作不规范,致使材料性能难以发挥,严重影响屋面防水效果。

2.1.2 施工工艺问题

屋面防水施工工艺复杂,任一环节失误都可能导致渗漏。基层处理是防水的关键,若屋面基层不平整,存在松动、起砂现象,防水材料便难以与基层牢固粘结,形成渗漏隐患。卷材铺贴时,搭接宽度不达标、密封不严,或铺贴顺序混乱,会破坏防水系统的完整性。女儿墙、天沟等节点部位施工难度大,若未按规范设置附加层,密封材料填充不密实,极易引发渗漏。

2.2 地下室防水施工问题

2.2.1 混凝土自防水问题

地下室多采用混凝土自防水结构,然而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质量把控不严的情况较为常见。水灰比过大,会降低混凝土密实度,削弱抗渗能力;水泥用量不足,难以保障混凝土强度与抗渗性;骨料级配不良,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加大渗漏风险。混凝土浇筑振捣不密实,产生的蜂窝、麻面等缺陷,为地下水渗漏提供了通道。

2.2.2 施工缝与变形缝处理问题

施工缝和变形缝是地下室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缝位置设置不合理,或浇筑新混凝土前未清理、处理到位,新老混凝土就难以紧密结合,形成渗漏缝隙。变形缝处止水带若材质不符、规格不准,或安装时扭曲、固定不牢,会导致变形缝防水失效,引发地下室渗漏。

2.3 卫生间防水施工问题

2.3.1 地面与墙面防水高度不足

卫生间地面和墙面的防水高度直接决定防水效果。部分施工人员为节省成本和时间,未按设计要求施工。地面防水未延伸至墙面足够高度,积水会从地面与墙面交接处渗漏到相邻房间;墙面防水高度不足,卫生间用水时水会渗透到墙体内部,致使墙面发霉、脱落。

2.3.2 管道根部防水处理不当

卫生间管道众多,管道根部是渗漏高发部位。管道安装时,若管道与楼板间缝隙未有效封堵和防水处理,水就会顺着缝隙渗漏到楼下。管道穿越卫生间墙面时,若防水套管安装和密封不到位,也会引发渗漏。

2.4 防水施工人员技术与管理问题

2.4.1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建筑防水施工专业性强,部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认识不足。施工中,防水材料涂刷厚度不均、卷材铺贴不平整等问题频发,致使防水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2.4.2 施工管理不到位

部分施工单位对防水施工重视不够,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对防水材料采购、储存、使用监管不力,对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和验收不严格,导致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发现与解决,影响防水工程整体质量。

三、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3.1 屋面防水施工改进措施

3.1.1 严格把控防水材料质量

施工单位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合格的防水材料,并严格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在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加强对新型防水材料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其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确保材料的正确使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屋面防水工程,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如对于坡度较大的屋面,可选择粘结性能好、抗滑移能力强的卷材防水材料。

3.1.2 优化施工工艺

在屋面防水施工前,应对屋面基层进行严格的处理,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坚实、无松动、起砂等现象。在卷材铺贴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卷材的搭接宽度和搭接顺序,确保搭接处密封严密。对于屋面节点部位,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附加层,采用密封材料进行填充,并确保填充密实。此外,还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如在卷材铺贴完成后,应进行淋水试验,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

3.2 地下室防水施工改进措施

3.2.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与施工质量

在地下室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骨料级配,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振捣方式,确保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同时,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设计强度和抗渗性能。

3.2.2 加强施工缝与变形缝的处理

在地下室施工缝和变形缝处理方面,应合理设置施工缝的位置,避免在结构受力较大的部位设置施工缝。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应对施工缝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表面的浮浆、杂物,并涂刷界面剂,确保新老混凝土结合紧密。对于变形缝,应选择质量合格的止水带,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确保止水带位置准确、固定牢固,无扭曲、断裂等现象。在止水带安装完成后,应采用密封材料对变形缝进行填充,确保密封严密。

3.3 卫生间防水施工改进措施

3.3.1 确保地面与墙面防水高度符合要求

在卫生间防水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高度进行地面和墙面的防水施工。地面防水应延伸至墙面一定高度,一般不低于 300mm ;对于淋浴区的墙面,防水高度应不低于 1800mm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防水高度的检查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3.3.2 加强管道根部的防水处理

在卫生间管道安装过程中,应在管道与楼板之间的缝隙填充防水砂浆,并在管道根部涂刷防水涂料,形成多道防水防线。对于管道穿越卫生间墙面的部位,应安装防水套管,并对套管与管道、套管与墙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确保防水效果。

3.4 提升防水施工人员技术与管理水平

3.4.1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防水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防水施工工艺、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新型防水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使用方法。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防水施工技术,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四、结语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通过对屋面、地下室、卫生间等部位防水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人员技术到施工管理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防水施工,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不断提升防水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和使用环境。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防水施工技术也需持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曲锋.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23):139-141.

[2]宫振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05):80-82.DOI:10.16673/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