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策略研究
孙运爽
身份证号码:372922198602020543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使用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二次能源,在生产与传输过程中存在能源浪费现象。电力工程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节能降耗的潜力。开展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策略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关键举措。
二、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电力供应仍以火电为主,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量大,不仅面临资源枯竭风险,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加剧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电力生产与传输模式已难以满足能源高效利用和环保要求。在此背景下,探索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策略,转变电力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2.2 研究意义
电力工程节能降耗有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节能降耗可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分析
3.1 发电环节
发电环节是电力工程的源头,其能源转换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能耗水平。火力发电中,锅炉燃烧效率、汽轮机做功效率等是影响能耗的关键因素;新能源发电如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的转换效率和发电稳定性也对节能降耗有着重要影响。
3.2 输电环节
输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是电力能源浪费的重要部分。线路电阻、线路长度、导线截面以及运行电压等因素都会影响输电损耗。此外,电网结构的合理性、无功补偿配置情况以及输电设备的性能等,也会对输电环节的能耗产生影响。不合理的电网布局和设备配置,容易导致输电过程中出现功率损耗过大、电压降落明显等问题。
3.3 配电环节
配电环节直接面向用户,其节能降耗效果影响电力资源的最终利用效率。配电变压器的损耗、配电线路的损耗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情况是配电环节节能的关键。老旧的配电变压器效率低、能耗大;配电线路布局不合理、线径选择不当会增加线路损耗;无功补偿不足会导致功率因数降低,增加电能损耗。
3.4 用电环节
用电环节的节能潜力巨大,用户的用电设备能效水平、用电习惯以及用电管理模式都对节能降耗有着重要影响。高能耗的用电设备、不合理的用电时间安排以及缺乏有效的用电管理措施,都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是用电环节节能降耗的重要方向。
四、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策略
4.1 发电环节节能策略
在火力发电方面,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如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优化汽轮机设计,提高蒸汽做功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对于新能源发电,加强技术研发,提高风电、光伏设备的转换效率,通过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4.2 输电环节节能策略
优化电网结构,合理规划输电线路路径,缩短输电距离,减少迂回线路。采用高导电率的导线材料,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降低线路电阻。加强无功补偿装置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推广应用特高压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等先进输电技术,提高输电能力和效率,降低输电损耗。
4.3 配电环节节能策略
选用高效节能的配电变压器,淘汰高能耗老旧变压器,降低变压器损耗。优化配电线路布局,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减少线路长度和迂回,降低线路损耗。完善无功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电流在配电系统中的传输损耗。加强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4.4 用电环节节能策略
加大高效节能用电设备的推广力度,如节能灯具、节能电器等,提高用户用电设备的能效水平。通过价格杠杆和政策引导,推行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等政策,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错峰用电,降低高峰负荷。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推广智能电表和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实现对用户用电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用户提供节能建议和用电优化方案。
五、电力工程节能降耗面临的挑战
5.1 技术研发与应用难题
电力工程节能降耗涉及众多先进技术,如高效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目前,部分关键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且技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
5.2 资金投入压力
实施节能降耗措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设备更新改造、技术研发、项目建设等方面。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短期内增加的资金投入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于一些中小电力企业,资金短缺成为制约节能降耗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
六、电力工程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
6.1 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电力工程节能降耗将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电力系统各环节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智能评估和优化控制,提高节能降耗的精准性和效率。
6.2 多能互补与综合能源利用
未来,电力工程将更加注重与其他能源形式的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构建以电力为中心,融合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多种能源的综合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协同优化。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能量共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七、结论
电力工程节能降耗是应对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深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节能降耗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尽管当前面临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挑战,但随着智能化、多能互补和政策市场协同等发展趋势的推进,电力工程节能降耗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 斌 . 高 扬 程 电 力 提 灌 工 程 中 节 能 降 耗 措 施 研 究 [J]. 科 技 与 创新,2023(4):168-170. DOI:10.15913/j.cnki.kjycx.2023.04.050.
[2] 王冬. 电力输配电线路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J]. 电力设备管理,2022(5):213-215.
[3] 陈磊. 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力工程输配电线路中的应用研究[J]. 科海故事博览,2025(2):58-60. DOI:10.3969/j.issn.2097-3365.2025.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