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成本控制研究

作者

邢玉民

通号工程局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是四电集成工程的重要组成,其造价与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传统湿作业施工在小型分散工程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不稳等弊端,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和工期缩短,问题更为突出,部分项目甚至亏损。为此,需在设计、施工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本文聚焦模块化、工厂化与装配式施工的集成应用,分析成本控制关键环节,提出优化路径,为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用房建设成本控制提供可行思路。

一、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建造成本失控的原因分析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其单体体量虽小,但数量多、分布广,施工场地通常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不便、运输受限,导致施工组织难度较大。传统施工方式依赖现场现浇和大量湿作业,需投入较多人工和材料,且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常常引起工期延误和成本波动。材料方面,由于工程点分散,建筑材料往往需要多次倒运,运输效率低下,直接增加了费用;部分项目缺乏统一的采购和物流管理,导致材料损耗率较高。施工工序复杂也是成本控制困难的重要原因,通信信号设备房需要兼顾土建、装饰和机电安装等多个环节,传统工序衔接不畅,容易出现返工,进而增加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此外,施工单位在进度与成本的平衡上存在失衡,重工期轻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返修与整改支出增加。管理层面上,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现场信息化水平低,缺乏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手段,也使得成本失控风险加大。这些因素叠加,造成了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施工中成本超支的普遍现象。

二、模块化设计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在通信信号设备房的建设中,模块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通过对AT 所、基站、直放站等房屋功能的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结构与构造的高度通用化和可复制化,减少因设计差异带来的施工复杂性。模块化设计不仅使施工图纸简化、设计周期缩短,还能推动部品部件标准化生产,大幅度减少因设计变更造成的成本浪费。在实际应用中,模块化设计使得房屋单体在尺寸、构造节点、管线布置上趋于统一,便于集中生产和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材料成本。模块化还提升了施工装配效率,使现场拼装操作简便快捷,减少了人工投入与工序衔接环节。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生产结合,可使单栋房屋的设计与施工时间缩短约 15% ,整体成本降低 5%-8% 。这一成果不仅优化了工程经济性,还为后期维护和设备更新提供便利,减少了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

三、工厂化生产与装配式施工对成本的优化效果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在施工中大量采用工厂化生产与预制装配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现场施工湿作业量大、质量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在工厂内完成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的一体化生产,可大幅减少现场施工工序,同时有效避免天气、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工厂化生产可实现机械化、流水化作业,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显著提升构件精度与一致性,确保房屋构件在尺寸、强度和耐久性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据工程实践统计,采用工厂预制的设备房,材料损耗率较传统方式降低约12% ,现场湿作业减少 40% ,工期缩短 25% 。此外,工厂化生产便于材料集中采购,运输与库存管理更加高效,平均倒运距离缩短 30% 以上,机械利用率提高到 85% 以上。这不仅带来了直接的成本节约,也提高了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还减少了施工现场对环境的扰动和噪声污染,更符合绿色低碳建造的发展方向。工厂化生产与装配式安装结合,已经被验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建造新模式,其在成本控制、施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上的优势愈发突出。

四、装配式施工与施工组织优化的成效

装配式施工在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施工方式的转型升级。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装配式施工显著减少了现场混凝土浇筑和湿作业量,通过预制构件的快速拼装,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研究表明,在装配式施工条件下,工期可压缩 25% 左右,且施工现场更为整洁有序,有利于安全文明施工。施工组织方面,采用装配式模式后,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明显减少,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施工单位通过优化施工工序和运输路径,实现了倒运环节的精简,平均倒运距离缩短约 30% ,有效降低了运输和人工成本。装配式施工还在质量控制上展现出优势,预制构件在工厂内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现场拼装误差小,结构整体性强,使得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 98% 以上。综合来看,装配式施工不仅在经济效益上提升显著,同时在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作用,是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建造未来的发展方向。

五、成本控制模式的推广价值与未来展望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成本控制的创新实践,为铁路四电系统集成工程提供了重要借鉴。模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的结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不仅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也在质量、工期和组织管理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随着智能建造和数字化施工的发展,BIM、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将在成本管控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与精细管理。同时,绿色建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房屋建造向环保与可持续方向发展。通信信号设备房成本控制经验有望推广至更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行业通行模式,对铁路建设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

结论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房屋建造成本控制长期面临分散工点、复杂工序和工期紧张等挑战,传统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本文通过分析成因,提出模块化设计、工厂化生产与装配式施工的集成路径,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该模式有效降低了造价,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为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用房工程建设成本管控和施工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范例。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技术与管理融合,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精细化、动态化成本管控,为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留俊 . 高速铁路无线通信公专网融合设计要点 [J].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21(11):54-60.

[2] 张 超 . 铁 路 通 信 信 号 安 全 传 输 的 保 障 策 略 分 析[J]. 集 成 电 路 应 用 ,2024,41(08):94-95.DOI:10.19339/j.issn.1674-2583.2024.08.036.

[3] 王婷 .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指标体系初探索 [J]. 财经界 ,2024,(19):78-80.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4.19.013.

作者简介 : 邢玉民(1977.12-),性别:男,民族:满,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 铁路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及智能建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