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教学中肢体感觉的培养
杨琴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文化馆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舞蹈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来表现它的思想感情。舞蹈缺少了良好的肢体感觉,就像没有灵魂的身躯。在舞蹈教学中,有两个方面是很重要的:一是学生自己的努力训练和对舞蹈的理解,二是舞蹈教师的指导。其中,舞蹈教师是学生肢体感觉提高的关键。教师的自身素养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肢体感觉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表现;肢体感觉;舞蹈教师;培养
舞蹈是肢体的语言,更是心灵的诠释。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多是利用人们的肢体去表现现实生活和达到一定的艺术形象之美功效的。在舞蹈的百花园中,一个艺术形象的手之舞、足之蹈的表现技法,以艺术的肢体形象感染观众,以达到教育、说服、欣赏与征服观赏者的为目的的。这一艺术的特殊性不同于戏曲和相声表演,主要靠演员绘声绘色地说唱和发音让观众身临其境,与之互动交流感情,也不同于文学形象主要靠作者通过一定的笔法,运用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特点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的形象渲染,表达、表现,展示、发挥,来描绘现实生活的。
一、舞蹈中培养肢体感觉的重要性
舞蹈作为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形态,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舞蹈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往更高的阶段发展的艺术。高尔基说过,文学也是人学。在舞蹈中每一个舞蹈形象应同时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与深刻的生活本质内容。动作形象的产生大都来自于生活,无论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舞台动作离生活本质的动作有多大的差别,加工这些动作的艺术化过程(也就是认识舞蹈的过程),经常要从模仿开始的。模仿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情绪,特征,习惯等。怎么样才能模仿的像,怎么样才能神似,怎么样才能抓住这一事物的特点,这需要舞者大量的对生活中各种实物的观察、摸索、训练。舞蹈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而且肢体的运用也不同与其他,像哑语,交警手势等。舞蹈中肢体所表现出的感觉,是能反应出这一舞者对所表现事物的认知。这就说到了我要说的,舞蹈中肢体感觉的重要性。
舞蹈感觉是指舞蹈演员在利用这种艺术表情达意、状物抒情时所表达出的艺术美感。(舞蹈感觉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肢体感觉)舞蹈感觉是舞蹈演员对舞蹈表现手段的掌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情感抒发的一种能力。所以,通常它成为衡量一个演员优劣的标准。舞蹈感觉是每个舞蹈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二、从舞蹈本身看肢体感觉
(一)舞蹈单一动作的肢体感觉
舞蹈本身就是由无数个单一的舞蹈动作组成的。每一个单一的舞蹈动作都是具有灵魂的,是有生命的。从单一动作开始就把舞蹈的肢体感觉贯穿其中,那么这个舞蹈作品才会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才具有独特的魅力。
例如在傣族的舞蹈中,有一种是由模仿孔雀而来的孔雀舞。孔雀舞的体态造型特点是“三道弯,一边顺”,尤其是三道弯是最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特征。孔雀舞的单一动作一般出现的就是由三道弯元素的造型。舞者怎么运用肢体来表现三道弯,怎么才能美,这就需要良好的肢体感觉的配合了。孔雀舞中的单一动作的三道弯造型的那种胸腰、中腰、胯,指尖、手腕、手肘,的线条美和带给观众的视觉魅力是柔美而有内在的。孔雀舞中,用手指模仿孔雀用嘴巴梳理羽毛的单一动作,一般是把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后面三个指头分开并翘起来,像是孔雀的嘴巴和头顶的羽毛,孔雀的嘴巴本身就是尖尖的,颈部细细的比较灵活,在人的肢体中,手指和手腕是最容易表现出这种灵活美的。孔雀舞中用指尖轻而快的拙头,这是孔雀舞中很常见的一个单一动作,虽然可能是一个造型,但是它也是有表达的,而且是孔雀舞中典型的手的动作,手指的灵活性更是美的所在。
其实在舞蹈中单一动作分为三个方面:舞姿、节奏、动力。每一个方面都是舞蹈肢体感觉表现的关键。舞姿—是动作中相对稳定的姿态,也就是占有空间的基本样式。舞姿其实就是舞蹈中的一个造型。而造型依赖与人的肢体,肢体的差异、变动,肢体感觉的变化,可以带来无数个新的造型 。两个大体上一样的造型,不同之处可能就体现在眼神或是末梢的延伸上的不同;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占有时间的节律。即:长短强弱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时间的长短体现在动作上有时是指这一动作的延伸时间。肢体的延伸也是肢体感觉中重要的部分。动力—是指此动作过程中力的主要特征,就是“劲儿”、“法儿”。力道的强弱会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甚至眼神的力道都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这三个部分是单一动作中肢体表现的依存,而且肢体感觉也正是从单一动作开始的。
总之,同样的动作可能在肢体末梢上的细微差别就会给观众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比如从舞者的眼神,表演时的神情,肢体的延伸感,力度等上的差别,又比如一个气息,所以说在舞蹈中,肢体感觉是非常神奇的重要部分。
(二)舞蹈基本舞句的肢体感觉
舞句,是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一定的情感倾向,按照一定的形式逻辑把单一的动作进行编织的有一创造,具有相对独立的内涵与形式条件。在一个舞蹈作品中,若表现的是欢快的,一般在中间部分会有几个舞句是会突出表现这种欢快的主题的,那么在表现在这几个欢快的舞句时,肢体的表现应该是积极的,同时表情应是由内而外的那种快乐。若是个表现悲伤情绪的舞句,那么肢体感觉应稍有被动的,由心理活动带动肢体的。舞句中动作是较延伸的,可以是慢也可以是快,慢甚至是可以一个眼神都看到观众的心里的强烈的肢体表现,快也可以是那种由沉默到爆发的那种揪心的肢体感觉。
舞句已经不是单一的造型,有自己的“思想”了,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具体的表达。不同与文字中的句子是,舞句的思想则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表达出来的,运用四肢,表情,眼神及末梢的延伸感等。舞句是由单一的舞蹈动作组成的,当然不是任何两个单一的动作都能组成一个相对完美的舞句,它的排列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单一的舞蹈动作要是想组合成一个完美的舞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单一动作之间的连接,连接时要有一个趋势一个动向。这就说到了舞蹈的编导方面,编导在编一个舞蹈作品时,处理几个单一动作的连接时必然考虑而且是能体现编导细致的地方,因为舞句往往可以作为一个舞蹈作品的“动机”。
一个舞句的绝对完整是一个舞蹈作品的关键。所谓完整,就是说这一舞句在表达上有没有充分。比如说,舞句中单一的动作有没有做到位(动作该延伸的地方延伸感有没有表现出来,动作该有质感的时候有没有做到);舞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有没有通过肢体表现出来让观众能够理解。
三、教师在培养学生肢体感觉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是一种由肢体语言而来的艺术。而舞蹈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与言教的特殊教育,现在也越来越在各大院校中被重视起来了。舞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执行者、诱导着和贯彻着。舞蹈教师是要用肢体语言把舞蹈的内涵、教育的内涵和老师本身的内涵,通过舞蹈中的肢体美、教学中的教态美和生活中的自然美表现出来。正是因为这种传递信息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多姿多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舞蹈的兴趣和欲望。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主观随意的。这一点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年龄、能力所要教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舞蹈的初级学者幼儿,由于年龄,他们的学习一般是模仿为主的,他们还不太容易明白动作所做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因此,对待他们应该更多的采用直观教学,就是老师给学生以反复的动作示范,还应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对于初学者,我认为老师教课时还应该有耐心和细心;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教师教学过程中久不能只是单单的教舞蹈动作了,特别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每个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意义,文化背景,及所变现的心情,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对肢体感觉的认识已经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了。这个阶段学到的已经不是单单的舞蹈动作了,而是怎么展现这个舞蹈了。
舞蹈教师是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他是美丽的,因为他们有着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和教态语言共同传递美的内涵的得天独厚的机会和能力。有时候会听到有人这样评价说“这位学生跳舞时候的感觉都像她自己的老师”,这样不是反映出,舞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是无穷的,大到教师的教学风格,人格魅力,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既然舞蹈教师的地位这么重要,对学生的影响这么大,那么舞蹈教师自身的素养成为教学中关键的环节。
(一)教师对舞蹈文化的理解
任何一种艺术要想长期生存并且有一定的发展,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一个文化支撑点、牢固的文化根基。当然“舞”文化也不例外。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把课上的有生有色,舞蹈的人文历史文化常识。首先,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舞蹈具有非语言文字文化特征,它是和语言文字相对的、自成系统的另一种文化类型。
中国舞蹈是中华民族全体智慧和心灵的结晶。我国古代舞蹈在原始社会中度过了萌芽、形成期,大致在青铜时代已臻于成熟然后在封建社会中进一步发展,历汗至唐,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期,自宋以后,随艺术领域的整体变动而进入转型期。
中国舞蹈品类繁多,异彩纷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舞种都具有各各不同的性格和色调。但也不难发现,中国舞蹈是一个整体,有者共同的神韵和风貌、且不说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频繁交、,相互融汇、就是娱人和自娱、专业和业余、宗教和世俗、宫廷和民族。也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舞蹈历史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对舞蹈文化背景的介绍,要让学生明白舞蹈动作的来源的文化。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加有兴趣,而且对舞蹈的理解就不只是在单一的动作上了。
(二)教师自身对肢体感觉的理解
舞蹈的动作固然重要,是舞蹈的基础。不过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的是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内在感情”,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一位成功的舞蹈教师首先自身应具有对舞蹈丰富的感情,有的舞蹈教师常常只注意让学生在动作上下功夫,而不强调动作内在的很据,由内而外的肢体感觉。学生不懂得,特别是在什么规定的情境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情感,就经常处于一种无目的,机械的空白的状态。
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有过硬的舞蹈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不断给自己充电的意识。因为只有舞蹈教师自己在练习专业的过程中,才会真正体会到整个动作应该注意的地方或整个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积累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告诉学生少走弯路。还有在教授技巧时,舞蹈教师只有自己体会过动作的做法才会把发力点、动作要领等注意事项准确地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知道在完成这个动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里是容易做不到位或容易受伤的地方,从而恰倒好处地去提示和保护学生来完成,如果教师本身专业技能达不到的话,讲课就会不得要领,甚至会出现意外受伤,所以说舞蹈教师自身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教导的耐心。
五、总结
舞蹈是一种美丽的艺术,是呼吸,情感与动作的完美结合。舞蹈也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要求舞者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音乐基础和对生活的理解,这样才能舞出有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舞蹈。
舞蹈教学中,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和理解都是教师应该注意到的地方,舞蹈教学应该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怎样来运用肢体表现这个舞蹈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要怎么跳。舞蹈感觉在舞蹈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许多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略的。当今一切事物都趋于完善,舞蹈教育也不应落后,舞蹈教师在完善自己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在跳舞时候的肢体感觉。
参考文献
[1]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音乐出版,1990
[2]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
[3]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C].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 05期
[4]孙婕.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合理运用[M].艺海2008年第二期
[5]李鑫.从舞蹈艺术特性谈舞蹈教学[M].艺术评论2009年第三期
[6]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杨琴(1990.09-),女,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