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施工技术的优化路径分析
齐鑫
山东汇成电力有限公司 2710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智能电网发展对电力施工提出更高要求,当前电力施工技术面临技术复杂性增加、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提高以及施工环境适应性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对电力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施工技术;优化路径;技术创新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电网在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要求。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网发展的新方向,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智能电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电力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电力施工技术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电力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复杂性增加
智能电网涉及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如分布式电源接入、储能技术、智能电表、高级计量体系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施工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施工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电源的特性、接入位置、对电网的影响等因素,施工难度大幅增加。
(二)对施工人员要求提高
智能电网建设需要既懂电力技术又懂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电力施工队伍中,大部分人员仍以传统的电力施工技能为主,缺乏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这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影响工程质量和效率。
(三)施工环境适应性不足
智能电网建设往往面临复杂的施工环境,如城市中心、山区、海洋等。不同的施工环境对电力施工技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城市中心施工需要考虑对周边居民和交通的影响,在山区施工需要解决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问题。现有的电力施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这些多样化的施工环境。
三、电力施工技术的优化路径
(一)技术创新
1.研发新型施工设备:针对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研发新型的电力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开发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功能的电缆敷设设备,能够精确控制电缆的敷设路径和张力,减少人工操作的误差;研发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专用施工设备,提高接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应用新材料:采用新型的电力材料,如高性能绝缘材料、耐腐蚀导线等,提高电力设施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研究新型材料的施工工艺,确保新材料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人员培训
1.加强专业培训:在智能电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电力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愈发全面且深入。开展针对智能电网建设相关技术的专业培训课程成为提升施工人员技能水平的关键举措。这些培训课程应涵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信息技术方面,培训内容可包括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操作等。例如,让施工人员熟悉智能电表所采集数据的传输协议和处理方式,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准确安装和调试相关设备,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通信技术培训则聚焦于智能电网中各种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如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施工人员需要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通信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能,保障电网内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顺畅。新能源技术培训对于适应智能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至关重要,涵盖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原理、接入方式以及对电网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培训,施工人员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新能源发电设备,并处理接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为提高培训效果,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线上培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程、在线测试等,方便施工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线下培训则更注重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专家凭借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技术概念,并分享实际案例中的解决方案。同时,组织实地操作演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或模拟环境中进行操作,亲身体验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模拟智能电网的局部系统中,让施工人员实际操作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调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方面,对通过相关技术考核的人员给予丰厚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包括奖金、奖品等,直接体现对施工人员学习成果的认可。例如,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于在新技术考核中成绩优秀的施工人员给予高额奖金,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在岗位晋升和薪酬待遇方面给予倾斜。将新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于在新技术应用方面表现突出的施工人员,优先提供晋升机会,让他们在更高的岗位上发挥才能。在薪酬待遇上,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技能等级进行差异化调整,使掌握新技术的施工人员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回报,从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三)管理优化
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电力施工管理制度,明确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安全规范等要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活动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建立施工进度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证工程按时完成。
2.加强协同管理:智能电网建设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和多个参建单位,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协同管理。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信息共享,共同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
(四)智能化应用
1.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在电力施工过程中,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传感器技术对电缆的温度、应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用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的巡检,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性。
2.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BIM技术可以将电力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和管理。通过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施工前对工程进行模拟和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结论
智能电网建设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施工技术的优化是确保智能电网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优化和智能化应用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电力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提高电力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小慧,李银玲,王瑞武,等. 电网建设项目机械化施工方案的本体构建与智能生成研究[J]. 项目管理技术,2025,23(1):111-118.
[2]石伟涛. 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高手(电子刊),2021(3):1190.
[3]李耿. 电网建设工程中的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J]. 消费电子,2024(12):115-117.
[4]向巴斯郎,扎西曲措. 智能化施工技术在电网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浅析[J]. 科技视界,2024,14(10):83-86.
[5]谢守岭,谢慧敏,谢玉彤.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2024(20):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