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段颍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462000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带头人队伍的建设影响着党在农村的执政效果和乡村发展的实质性成效。面对当前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精准化人才选拔、实战化人才培养、创新差异化激励保障措施,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为乡村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以及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和素质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现如今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背景之下,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意义重大,本篇文章对其实施路径进行探索,为农村领头人队伍的优化提供参考,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当前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困境
(一)结构性矛盾凸显
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年龄断层现象相对比较明显,其中40岁以上的人员占比较高,这导致整个队伍缺乏活力,对于新事物以及新观念的接受以及应用能力相对较低,也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能力问题也非常重要,伴随着先进数字技术在社会中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广泛应用,农村的基层治理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难题,很多带头人对于数字化治理技能的掌握不够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开展基层党建以及服务群众这些环节就会存在薄弱性[1]。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带头人自身对于电商运营知识不够了解,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很难基于网络渠道来打开市场,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专业知识失衡的问题,现代农业发展往往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优秀人才,但当前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中有着这类人才的数量较少,带头人对于新型种养殖技术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些知识的了解薄弱,很难为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提供帮助。
(二)选育机制梗阻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育机制中,本土人才的选拔范围固化是一项关键的问题,长时间以来,这种人才大多从本地的村民中进行选拔,这种范围较为狭窄,因此优秀的人才很难在其中脱颖而出,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无法被纳入选拔的范围和视野。同时,跨村任职制度的执行存在偏差,该制度的目的是要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但执行环节面对着不同村庄的利益协调难题,让该制度的落实极为困难,跨村任职干部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可能会面临着原村以及任职村村民的双重质疑,在分配资源以及实施项目等工作中就容易引发矛盾,限制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然后则是“第一书记”作用虚化的问题,一些第一书记的权责不对等,在工作中面对自己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这种困境,使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发展质量受损。
(三)保障激励薄弱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经济报酬以及工作负荷不匹配,平均月薪较低,难以体现其工作价值和实际付出,很多带头人在工作中要承担繁重的基层党建以及村务管理的任务,也要引领村民发展产业、推动乡村建设,但是微薄的收入使其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出现问题。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晋升渠道有限,职业发展空间狭窄,很多带头人在村级岗位工作多年,而难以获得向上发展的机会,这限制他们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带头人队伍中。此外还存在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荣誉激励形式化问题,表彰以及待遇挂钩度相对较低,荣誉激励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虽然一些地方设立了各种荣誉称号,但缺乏实质性的奖励措施,在带头人获得荣誉之后,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待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荣誉激励的吸引力不足[2]。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多维突破路径设计
(一)精准化选拔机制创新
建立“三库一平台”人才储备系统是精准化选拔的重要举措。建立致富能人库,其中可以纳入涉农企业以及合作社负责人等有着创业资源和经验的优质人才,使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返乡人才库”聚焦退伍军人以及大学生村官这些群体,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理念知识,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机关储备库”可以将选调生以及乡镇年轻干部作为储备的力量,他们往往有着更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政策执行能力,与此同时构建“动态管理数据库”,通过年度能力评估数据来对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人才的信息,确保选拔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实施“能人回归”工程能够有效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参与农村建设。可以设立“在外能人联络站”,建立乡情档案,实现和在外能人的紧密联系沟通,使之感受到来自于家乡的重视以及关怀。践行“乡贤参事”制度,鼓励乡贤参与到村民村事决策的过程,使之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还可以试点“新乡贤聘任制度”,柔性引进高端人才,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质理层面的支持以及资源上的保障。
推行“揭榜挂帅”模式,借助于乡村振兴项目实现竞标上岗,比如在环境整治以及产业规划这些项目中,可以安排有想法、能力的人才参与竞争的过程,通过实践来选拔优秀的带头人。可以设立攻坚克难的专项岗位,针对于土地流转等重要的问题,安排有相应能力的人才担任领头人,使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3]。
(二)实战化培养体系构建
升级导师帮带制,组建“三对一”导师团,主要包括老支书、机关干部以及专家,使其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彰显,可以为带头人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可以开展跨村结对帮扶的模式,尝试将先进村以及软弱涣散村进行结对,实现经验的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也可以组织项目化跟班学习模式,安排带头人在县级重点项目中历练,提高其实践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提升数字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开设“数字乡村实训营”,主要是讲解电商运营以及智慧农业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构建“远程教育学分银行”,针对带头人参加的在线课程进行累计认证,使其顺利按时完成系统性学习任务;还可以尝试组织“云上党支部”观摩活动,分享跨区党建经典优秀案例,让带头人的视野和思路得到拓宽延伸[4]。
(三)差异化激励保障机制
实施报酬待遇结构化改革,让薪酬体系覆盖基础报酬、绩效奖金以及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等,体现带头人的工作价值以及重要贡献,可以设置“乡村振兴贡献津贴”,针对连续任职并且有着优秀表现的带头人予以奖励。
要畅通带头人的政治发展空间。一方面是通过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为服务满5年的带头人提供专项岗位,使其晋升更加顺利;另一方面则是要推行乡贤参事会成员聘任制,促使优秀的带头人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在带头人队伍建设中需要加强荣誉激励的实体化建设,通过设置“乡村振兴贡献奖”,对乡村振兴中有着突出表现的带头人予以表彰,通过建立“同业荣誉奖”,依托于数字化展示平台,展示带头人的先进事例以及具体的工作成果,让带头人在工作中更有干劲和主张。
结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建设,需要从选拔、培养、激励等多个环节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带头人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相应增长,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玉琳.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思考与探索[J].河南农业,2024,(07):78-80.
[2]李桂华.注重选育结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J].农村工作通讯,2024,(07):49.
[3]刘雅雯.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23.
[4]宁佳鑫.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