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究乡村振兴中生猪“智慧化”养殖发展与展望

作者

张富芳

成都市新津区农业农村局

前言

目前,我国生猪产量可占全世界生猪总量的51%,随着AI技术的蓬勃发展,一场生猪养殖智慧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在国家强调乡村振兴建设的今天,“智慧化生猪养殖”如何破局,新乡村建设中如何推行“高标准、高品质、高效率”的智慧生猪养殖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略的问题。

1生猪生产养殖发展现状

1.1管理人员角色转换。散户逐渐退出养殖大军行列,德康、新希望、温氏、牧原、巨星等大型龙头企业成为生猪养殖主力军。

1.2生产管理技术革新。智慧化养殖管理技术推行,粗放式技术方式被取缔,原来一个人只能管理几十头猪,现在几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大型养殖场,解放了劳动力,却提升管理效率。

1.3生产圈舍环境转变。目前农业用地缩减,在对土地资源紧张、疫病防控压力和畜牧业现代化新形势下,让生猪上楼的楼房养猪观点被提了出来。土地是红线,生猪经济要发展只有向上要空间。

2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

1.1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强。历史上传统的“粮猪型”小农家庭以农为主进行综合生产,农户种田兼养畜禽的同时开展家庭副业,将生产过程与自然有机结合。在生猪养殖上,更是以散养居多,处于家庭生产的次要地位。而目前新政策里面对于规模化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但对于养殖户而言,生猪存栏规模大小除开技术问题,还有经济考量,它是能否承受技术与风险能力大小等因素阻滞了农户扩张养殖愿望,使得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生猪发展模式差距逐步拉大,继而出现散户设备、技术以及管理和防疫条件不足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振兴生猪健康发展步伐。

1.2智慧化设施覆盖面不够。很多养殖户在现有智慧养殖的投入上缺乏科学认识。千百年来,农业看天吃饭还是不无道路,而且市场也存在很多可变因素,农户在是否转型升级,采取智慧养猪上存在观望态度,是固守成规少赚点,还是倾家之力转型升级之间摇摆。所以基于投资成本的原因,目前我国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占比依然很高,且依赖人工饲喂方式比例高,智慧化设施设备覆盖面不够,虽然这几年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鼓励规模户新、改、扩建养殖场,但真正建设到位,满足要求的智慧化、规模化猪场并不多。

1.3生猪生产要素不全。 专业人才匮乏、设施设备投入不够等要素存在缺陷。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人才支持是推进现代化生猪养殖设的关键。但智慧化养殖设备更新换代快,需要养殖户不断投入,有的可能还是沉没成本,且养殖设备还存在维修和护理,这对资金少,规模小的中小微养殖户来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导致农村的生猪养殖无法破局,同时,还有我们固有千百年思想就是,大学毕业回农村养猪很丢脸的思想让很多懂技术,有知识的畜牧专业人才与农村失之交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新农村建设中智慧化养猪的发展步伐。

3 “智慧化”生猪养殖应用展望

3.1 做好调研,优化本地生猪生产方案。积极做好乡村现有存量调研,因地制宜出台乡村智慧化生猪养殖方案,优化本地生猪产业结构。摸清本地生猪养殖量,把散户、规模户、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将数据统计在册。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划定生猪重点发展区域,重点生产的优良品种,建立详细生产发展档案,制定智慧化生猪养殖方案,哪些可以直接取缔,哪些可以转型升级,哪些可以继续生产。可以与大企业如温氏、正大、特驱等大型企业合作,采取代养模式。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等模式,让大公司,名企业带动小业主、适度规模化持续快速发展,且这些方式会使得咱们生猪养殖的设备设施配套齐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变高,同时方便集中管理,防控能力增强,养殖效益也会不断提升。总之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方法,在智慧生猪养殖小步迈进的同时确保有效益,能增收。

3.2完善政策,降低生猪市场主体的培育风险。畜牧行业职能管理部门,大型养殖场要引导智慧生猪养殖方向,将更多畜牧场景应用到生猪养殖环节。因为从目前来看,未来小规模生猪企业和散户会进一步缩小,而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企业会逐步增多,这将有助于改变传统的脏乱差生猪养殖模式。所以需要当地政府配合国家政策情况下,有的放矢制定更多本地奖补政策,降低生猪市场养殖环节风险,让越来越多的科研、饲料、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发展壮大,愿意来农村发展建场养猪,愿意带动更多农户生猪养殖增收而不是亏本。同时政府牵头,采取以点带面方式,逐步推进智慧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比如制定细则,每年进行示范养猪场评选,采用以奖代补方式,让业主政策受利,也让更多摇摆型生猪养殖企业看到使用智慧生猪养殖带来的红利,继而推动乡村养猪业的转型升级。

3.3人才引进,将智慧生猪养殖覆盖到底。目前,很多地方的智慧畜牧业发展初见端倪。而畜牧业职能管理部门、牧原、大北农、巨星等畜牧行业均在不同程度应用智慧手段来生猪养殖。而且政府也建立了动物防疫监管平台,兽药管理监管平台,动物卫生监督和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等,并且这些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还能共享。但专业的畜牧生猪人才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所以对于对处于发展初期的生猪养殖企业而言,拥有优秀的生产管理人才可以弥补其实力不足、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问题。所以政府应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次政策,对乡村畜牧生产发展的主体和人才在市场准入、财政支助、用地、金融贷款和利用农村空闲农房等给与扶持优惠,吸引、鼓励并培育专业人才,尤其是懂生产,会管理,晓的智慧畜牧生产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来得了农村,住得了农村,留的下来农村,才能按照创业就业再农村。

4 结语

智慧化养猪则是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对提升我们居民菜篮子分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推行智慧化生猪养殖不仅有助于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更符合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将传统生猪改为智慧养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时间累计和资源管理,所以我们要带着长远发展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缓慢发展过程,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只要我们做好政策引领、将龙头企业带动起来、调和好市场因素,则生猪优良品种培育、精准饲养管理、科学规划选址及疫病防控等环节的工作做好,就能将生猪智慧化养殖方式全面铺展开来,继而成为整个智慧化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助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军、麻硕士、毕玉革等.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0(4):199-204

[2]邹剑敏、黄胜海.对我国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应用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7(1):4-9

[3]赵春江,服本海.数字畜牧信息标准研究一畜牧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4]阮伟玲、彭培好、贾凯等.畜牧站Access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J].四川畜牧兽医,2013(8):27-29

[5]于国刚 、张广智、 王娟等畜牧业养殖实用技术与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

[6]邓其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生猪养殖上的推广应用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06)

[7]杨丹.智慧农业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8]谢能付等.智能农业-智能时代的农业生产方式变革[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0.

[9]温铁军 唐正花等.从农业1.0到农业4.0[M].东方出版社,2022.

[10]刘志伟等.现代智能化猪场建设叹息[J]猪业科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