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从“死记硬背”到“活学活用”: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的认知负荷与迁移效果探析

作者

肖梦

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 鄂尔多斯  017200

引言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基础且关键的环节。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侧重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的拼写和词义,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词汇时困难重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境化教学逐渐受到关注。语境化教学强调将词汇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然而,目前对于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的认知负荷和迁移效果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析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的认知负荷与迁移效果,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语境理论

语境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在语境中产生和理解的。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其意义也依赖于具体的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例如,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通过语境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二)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任务的难度过高或信息呈现方式不合理,会导致学生的认知负荷过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传统的词汇死记硬背方式往往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认知负荷,因为学生需要同时记住单词的拼写、词义、发音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而语境化教学可以将词汇信息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语境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词汇,从而降低认知负荷。

(三)迁移理论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迁移能力表现为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词汇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语境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运用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当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多次接触和运用同一个词汇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多种用法,从而提高词汇的迁移效果。

二、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对认知负荷的影响

(一)降低记忆负担

传统词汇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孤立记忆单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表明,在缺乏语境支持的情况下,初中生记忆一组 10 个单词平均需重复 7 次以上才能短期记住,且遗忘率高达 40% (Nation, 2013)。而语境化教学通过将词汇嵌入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性记忆。例如,在教授旅游场景相关词汇时,教师可引入杭州西湖或北京故宫等真实景点的英文介绍视频,并配合文字描述。学生在接触地道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自然习得“scenery”“attraction”等词汇,记忆效率显著提升,实验数据显示其长期记忆保留率可提高至 65% 以上。

(二)减少认知干扰

面对拼写或语义相近词汇,如“affect”与“effect”,初中生常出现混淆错误。研究发现,在单一词义输入下,学生对相似词的误用率达 52% (Laufer& Hulstijn, 2001)。语境化教学通过多维语料呈现差异,有效降低认知干扰。例如,教师可借助真实语料库中的句子:“The bad weather affectedour plan to visit Shanghai Disneyland. The effect of the delay was ashorter tour time.”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识别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功能差异,从而实现准确使用。

(三)提高认知效率

语境化教学促进学生在同一语境中同时掌握词汇的意义、搭配和语法功能,提升认知效率。以“get”为例,教师可通过真实语篇展示其高频用法,如新闻报道中的“The students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in groupwork”或日常对话中的“I usually get up at six every morning”。学生在真实语言输入中构建词汇网络,形成系统性认知结构。实证研究表明,接受语境化教学的学生在词汇掌握广度和深度上均优于传统教学组,测试成绩高出约22%(Pawlak, 2012)。

三、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对迁移效果的影响

(一)促进近迁移

近迁移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与原学习情境高度相似的新情境。语境化教学通过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场景,有效促进学生的近迁移能力。例如,在某中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餐厅点餐”主题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模拟语境中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课后调查显示, 92% 的学生表示能够在真实餐厅环境中顺利使用课堂所学内容完成点餐任务,表明该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在相似情境中的语言迁移效果。

(二)推动远迁移

远迁移强调将知识迁移到与学习情境差异较大的新领域。尽管语境化教学主要依托熟悉情境展开,但其多维输入有助于学生提炼词汇的核心语义与普遍用法,为远迁移奠定基础。如学生通过“动物特征”主题学习掌握描述性词汇后,在阅读有关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英文资料时,能够灵活运用已知词汇理解文本并参与讨论,实现从课堂内容向复杂现实议题的语言迁移。

(三)培养自主迁移能力

语境化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语境、归纳词义及语用规则,显著提升其自主迁移能力。在上海市某实验学校初二英语课堂中,教师采用语篇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基于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并尝试在新情境中使用。学期末测评显示,实验班学生在陌生文本中词汇推测准确率较对照组高出 18.6%,且73% 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跨语境表达任务,显示出较强的知识自主迁移能力。

四、实证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对学生认知负荷与词汇迁移效果的具体影响,探索其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应用价值。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实验法,选取上海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共 96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 48 人接受语境化词汇教学,对照组 48 人沿用传统词汇讲授方式。实验周期为一个完整学期(18 周)。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实施统一词汇水平测试与认知负荷问卷调查,以科学评估教学成效。

(三)研究结果

词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平均分达 83.5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 分( p⟨0.01⋅ ),且在词汇运用与迁移类题型中优势更为明显,表明语境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与迁移能力。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实验组认知负荷感知均值为 2.87(五分量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94,说明语境化教学有助于降低学生词汇学习的心理压力,提升学习体验。

(四)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语境化教学不仅能显著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还能有效增强其词汇迁移能力。因此,应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积极推广并深化语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证,探讨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对学生认知负荷与词汇迁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词汇测试平均分提升至 83.5,认知负荷感知均值降至 2.87,显著优于对照组。该教学方法有效降低记忆负担、提高认知效率,增强词汇迁移能力,推动学生从机械记忆转向灵活运用,具有良好教学实效性。

(二)建议

为推广语境化教学模式,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系统化的语境教学策略;教材编写者应融入更多真实语境资源,如故事、对话和图片等;教学评价应注重词汇运用能力,采用口语、写作及情境模拟等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 黄艳芳 . 农村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策略浅谈 [J]. 中学生英语 ,2020,(04):153.

[2] 张萍 . 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语境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J]. 文理导航 ( 上旬 ),2017,(05):53.

[3] 邱英 . 农村初中英语词汇语境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05):59-61.

[4] 何 金 蔚 . 基 于 结 构 化 知 识 的 英 语 词 汇 复 习 探 析 [J]. 新 教育 ,2025,(0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