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晓丹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462000
【摘要】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也是促进农村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支撑。发展农村电商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电商人才短缺/部分农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要从政策、创新、品牌、人才培养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角度入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商意义 实践路径 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这不仅体现了电商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地位,更揭示了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逻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电商将继续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一)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农村电商改变了农产品流通方式、重塑了乡村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天地。线上平台打破了传统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拓宽了销售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7%,远高于城市网络零售额的增速。这一转变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更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通过数字赋能和政策创新,激活了县域经济,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助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帮助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农村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民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施肥、灌溉,提高产量和品质。这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生产、销售中的根本问题,还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农民采用更环保、更高效、更高品质的种植和养殖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三)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已成为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农村电商的带动了农村产业链的延伸,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旅游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商务大数据监测,从最初的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到如今逐渐迈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村电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配套设施不完善。农村电商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而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农村,道路情况差异大,运输非常有难度,物流时效性亦达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远不足以支撑当地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交通条件成为了影响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复合型人才短缺。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受文化水平的制约,村民对于农村电商并不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虽然对电商人才的培训规模扩大,但既懂农业技术又具备电商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仍不足,制约品牌化与标准化进程。
品牌意识薄弱。在消费者眼中,农产品品牌化已然成为信赖、安全与高品质的象征。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没有品牌化概念,很多农产品经营者以个体为主,难以形成规模,属于小体量经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多数初级品仅经简单加工即流入市场。这导致产品价值低下,利润微薄,市场竞争力不足。
三、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强化政策支持,多维度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加快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要继续强化政策支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政策瓶颈和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为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创新和数字赋能,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如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和金融政策支持,为电商主体的发展提供保障,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二是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针对各地不同农产品的特点,提供物流补贴、金融支持等专项政策。针对不同的农产品,支持政策也有所差异。
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品牌建设
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不同地区产业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引导电商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将农产品从“土特产”升级为“品牌商品”,满足城市消费者对绿色、有机产品的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各地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精深加工,提升产品品质,按照规定规范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并主动在网络交易平台展示。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发展“电商+休闲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挖掘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结合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乡情民俗等元素,着力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推广特色产品和服务,营造主题鲜明、亮点突出的农村电商发展氛围。
(三)探索新的营销策略,创新电商模式
农村电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农村电商,是创新商业模式、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品牌分类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运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可以通过原产地实景直播展示农产品种植、采收过程,结合本地地域文化进行沉浸式营销。二是要打造县域直播电商基地,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直播电商基地。三是可以探索“电商+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结合农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开展农产品与旅游产品的联合销售,拓展电商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四)持续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强化社会责任
农村电商培训可以进一步帮助新农民、新主体掌握农产品网络营销技能,帮助大家了解行业发展走向,掌握农产品电商实操技能。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的农产品电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促进农业电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政策支持、平台服务、社会参与的电商运营体制,持续做好电商人才指导服务与跟踪管理,利用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电商培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常态化的电商人才培训工作,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实践。二是开展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帮助农民转型为“新农人”。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对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的电商技能培训,引入外部师资支持,定期到乡村指导和教学,强化培训、实习、创业就业衔接。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环节
要从农村电商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健全、配送体系滞后等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举措,改善农村物流配送集约化水平,着力补齐农村电商短板,夯实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基础。一是政府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拉近城乡村之间的距离,实现农村电商与物流一体化的整体链条。二是优化物流模式,降低运输成本。三是推动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网点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村级配送效率。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县城发展即时零售,对接当地商超、便利店,精准匹配周边订单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务。
参考文献:
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②2024年3月商务部《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