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畜牧繁殖管理策略在动物园珍稀动物繁育中的实践探索

作者

苏妍

天津市动物园 天津 300000

引言

在生物多样性危机时代,对珍稀动物的繁育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珍稀动物的繁育场所就是动物园,所以珍稀动物的繁育工作关乎着一些濒危动物的生存和延续。而畜牧繁殖管控策略,由于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长期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和相对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将其应用于动物园珍稀动物的繁殖当中,对于提高珍稀动物的繁殖率,保持珍稀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繁殖管理策略在动物园珍稀动物繁育中的具体实践

1. 发情调控策略的应用

畜牧养殖过程中的调节发情法,通过激素法、环境法等进行调节,以此提升动物的繁殖能力。激素法在动物园的珍稀动物的繁殖中也应用,对于一些发情周期不固定或者难以观察发情行为的珍稀动物,工作人员借鉴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激素法,通过测定动物体内的血液、尿液中激素的含量,确定动物的发情周期的规律,然后及时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发情排卵,提升发情率。环境法也是珍稀动物发情调控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为了改变动物的繁育能力,对动物的饲养环境进行光线、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整,同样在珍稀动物养殖过程中也会应用这种方法。例如,金丝猴作为珍稀动物,的工作人员会针对金丝猴的生理特点,结合畜牧生产常用的激素控制方法,对金丝猴进行个体化的发情控制。工作人员会对金丝猴平时的生理进行监控,比如体内的激素水平、行为状态等,当发现金丝猴发情不明显或是没有规律,工作人员会适时用促性腺激素等药物进行控制。

2. 配种管理策略的实践

配种管理是畜牧繁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交配、人工受精等都是配种方法,同时这些方法也常被用于动物园珍稀动物的繁育当中。一些具备自然交配的珍稀动物,如东北虎、非洲狮等,工作人员会根据动物的发情期,安排公母动物的交配时间与次数,使配对顺利完成,在配对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要观察动物的行为,避免出现斗殴等现象。一些难于自然交配、数量较少的珍稀动物,可以采取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在畜牧养殖中已经形成体系,在精液采集、处理、保存、输精等方面都已成熟。畜牧养殖中应用的精液采集、精液处理等方法,也被用于动物园珍稀动物的繁育中。如黑犀牛、白鱀豚等的繁育。同时,也可通过人工授精,使不同动物园之间可交换的动物的基因避免近亲繁殖,增加遗传多样性。

3. 妊娠与产仔护理策略的实施

畜牧繁殖管理中妊娠诊断和产仔护理对幼畜和母畜的健康保障十分重要,同样对珍稀动物而言,工作人员也会根据畜牧的妊娠诊断的超声波诊断、激素含量等对珍稀动物进行妊娠诊断,及时发现珍稀动物是否受孕,了解胎儿发育状况,妊娠期间为其提供营养丰富且数量适中的饲料,保障营养供应的同时减少外界对动物的打扰,使其安静产仔。对于产仔的护理,有专门的产仔房,配备有专业的监测设备和产仔人员,在动物产仔前,工作人员会对产仔房进行消毒,给动物一个舒适的产仔环境;产仔时,护理人员在旁全程观察,对产仔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产仔后母子、幼仔都有工作人员的细心呵护,母体恢复、幼仔有充足的母乳和营养。环尾狐猴产仔后,工作人员会认真观察幼仔的吃奶,及时观察幼仔有无异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助。

4. 种群管理策略的运用

畜牧繁殖管理注重种群择优,合理选种选配。提高种群质量。这在动物园珍稀动物种群管理也体现出来,动物园对珍稀动物种群建立系谱档案,记录各个动物的血缘关系、繁殖关系等内容,在选种、选配过程中,查看系谱档案,避免近亲繁育选择遗传性能优良个体进行繁育,提高繁殖后代健康性和适应性。畜牧种群数量控制管理。在动物园珍稀动物种群管理管控管理中,对珍稀动物种群进行合理规划管理,根据珍稀动物濒危程度、繁殖力水平制定种群发展规划,控制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维持种群稳定,对繁殖力强的珍稀动物控制繁育数量,对繁殖力弱的珍稀动物繁育数量。

二、优化畜牧繁殖管理策略在动物园珍稀动物繁育中应用的路径

1. 加强物种特异性研究

对珍稀动物而言,强化种属特异性研究,了解其繁殖生理特征及生活习性,为其选择适宜的繁殖管理方案提供思路,比如对珍稀动物激素水平、基因序列等研究,提出适宜珍稀动物的品种调控方案、选种选配方案等,从动物的天然生活习性角度出发,优化环境调控方案,提升发情调控效率。

2. 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加大对珍稀动物繁育技术的科研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等,提高其在珍稀动物繁育技术中的成功率。例如:研发适宜珍稀动物的精液采集和保存技术,降低应激反应对珍稀动物的伤害;探索适宜的动物胚胎移植技术和受体选择方法,提高动物胚胎着床率等;加强不同养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互相传授技术经验,共同提高珍稀动物的繁育技术。

3.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座、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举办培训等方式,对动物园工作人员进行畜牧繁殖生产管理知识、饲养管理知识的技能培训。鼓励工作人员积极进行科研项目,积累工作经验,形成实践能力。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让更多不同专业的人加入到动物园珍稀动物的繁育队伍中。

结语

畜牧繁殖管理策略是畜牧繁殖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畜牧繁殖管理策略在发情与配种、孕期与产后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珍稀动物的繁殖率,使珍稀动物得到繁殖。为了更好地发挥畜牧繁殖管理策略的作用,需要加强对物种的针对性研究,提高畜牧技术的应用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对畜牧繁殖管理策略予以优化与完善,使珍稀动物繁殖工作更加科学、有效,为珍稀动物保护事业、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做出更多贡献。随着未来科技的变革与发展,畜牧繁殖管理策略在珍稀动物繁殖领域的应用会更加丰富、完善,为珍稀动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 师蕾. 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对种群保护影响机制[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 000(005):173-174.

[2] 孙娟 , 石昊 , 樊宇 . 动物园非洲狮饲养管理及繁育技术要点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23(3):180-182.

[3] 陈会艳 辛向博 . 浅谈动物种群现状与保护对策[J].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