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金秀瑶族盘王节元素融入视觉形象设计的价值、挑战与策略
田舟 张静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来宾546199
摘要:在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浪潮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并行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与现代化传播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命题。本论文以金秀瑶族盘王节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其文化元素融入视觉形象设计的价值维度、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深度剖析盘王节所蕴含的图腾信仰、仪式美学与生态智慧,揭示其融入视觉设计对文化基因传承、品牌文化资本积累及区域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文化符号误读、传播壁垒、创意同质化等问题,提出 "文化解码 - 数字转译 - 场景重构" 三位一体的创新策略。研究旨在为非遗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框架,为视觉设计领域的本土化创新实践构建方法论体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金秀瑶族盘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形象设计;文化基因解码;创新转化策略
一、引言
金秀瑶族盘王节作为瑶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个节日不仅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盘王的仪式,同样也是一个表达族群认同和共享文化记忆的重要场合。盘王节的核心在于祭祀活动,通过此仪式,瑶族人民能够缅怀祖先,表达对盘王庇佑的感恩之情,使得这个节日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延续和族群凝聚力的重要体现。祭祀仪式中随着歌舞和祭祀的进行,盘王节形成了一种神圣的文化氛围,并体现了瑶族独特的信仰体系。同时,盘王节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传统瑶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仪式中,瑶族的传统生态保护习惯法得以体现,这种保护自然、珍视生态的理念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盘王节期间,人们通过节庆活动展现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和珍视,既是一种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盘王节汇集了丰富的瑶族传统文化事象,其中包括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瑶族传统文化集中展演的平台[1]。在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活态载体,承载着特定族群的精神内核与价值体系。金秀瑶族盘王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千年传承,不仅是瑶族同胞祭祀先祖、凝聚族群的盛大仪式,更是瑶族宇宙观、生命观与生态观的具象化表达。节日中蕴含的图腾纹样、色彩体系、仪式舞蹈等视觉元素,构成了极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系统。将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视觉形象设计,既是对非遗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也是探索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融合的重要路径。
然而,当前相关研究与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理论层面,对盘王节文化元素的符号学解构与设计转化机制研究不足;在实践领域,存在文化元素表面拼贴、内涵阐释缺失、传播效果不佳等现象。如何在保持文化本真性的前提下,实现盘王节元素与现代视觉设计的有机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价值阐释、问题剖析、策略构建三个维度展开研究,旨在为非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南。
二、非遗语境下盘王节元素融入视觉形象设计的价值维度
(一)文化基因的活态传承价值
盘王节作为瑶族文化的 "活态博物馆",完整保留了瑶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与生产生活智慧。节日中的 "盘瓠纹" 象征着瑶族的祖先崇拜,"八角花纹" 蕴含着对宇宙秩序的理解,祭祀舞蹈中的肢体语言则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图形设计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观,其中一定会夹杂着或多或少的文化元素,用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一个没有内涵的图形终将是单薄无力的【】。将这些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设计语言,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具象化的形式实现文化基因的代际传递。例如,通过动态图形设计重现祭祀舞蹈的韵律,运用数字技术还原传统纹样的色彩层次,使年轻一代能够通过现代媒介感知瑶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二)品牌文化资本的建构价值
在消费升级与文化消费崛起的市场环境下,文化特色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盘王节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辨识度与情感感染力,将其融入品牌视觉形象,能够为品牌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以品牌标志设计为例,提取盘王节服饰中的几何纹样进行抽象重构,既保留民族文化特征,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在包装设计中运用节日庆典的色彩体系,能够有效唤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化赋能不仅提升了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更构建起独特的品牌文化资本,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与消费者忠诚度。
(三)区域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价值
非遗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能够有效激活地方经济发展动能。通过开发盘王节主题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打造文化 IP 衍生产业链,能够推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以视觉设计为媒介的文化传播,能够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例如,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通过打造盘王节主题视觉形象体系,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与旅游体验项目,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形成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盘王节元素融入视觉形象设计的现实困境
(一)文化符号的误读与浅表化应用
盘王节文化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复杂的象征意义,部分设计师由于缺乏对瑶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在元素提取过程中存在符号误读现象。例如,将祭祀仪式中的特定纹样随意挪用,忽视其背后的宗教寓意;在色彩运用上仅追求视觉冲击,未能理解传统色彩体系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种浅表化的应用方式,不仅无法准确传达文化精髓,甚至可能造成文化意义的消解。
(二)跨文化传播的认知壁垒与接受差异
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盘王节的文化符号对于非瑶族群体而言存在认知门槛。在视觉设计传播过程中,若未能充分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与认知习惯,容易造成传播障碍。市场调研显示,63.2% 的非瑶族受访者表示对盘王节的文化内涵了解不足,这要求设计需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同时,提升其普适性与可接受度。
(三)创意同质化与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非遗文化热度的提升,大量以盘王节为主题的设计作品涌入市场,但多数存在创意同质化问题。表现为简单复制传统纹样、堆砌文化符号,缺乏对现代设计语言的创新运用。同时,设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交互设计等现代科技提升设计表现力,制约了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四、盘王节元素融入视觉形象设计的创新策略
(一)文化基因解码:构建系统化元素提取体系
金秀瑶族盘王节元素在视觉形象中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可以将盘王节的视觉元素应用于视觉形象标志设计和产品包装上,以增强品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视觉识别度。例如,可以将盘王节服饰图案中的纹饰、色彩等元素巧妙地运用在品牌标志的设计中,使品牌与瑶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可以将盘王节中的舞蹈姿态、传统乐器等元素融入产品包装的设计中,以突出品牌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这些应用方式不仅能够使品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还能够激发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广西金秀瑶族民歌与文化传承的研究发现,盘王节中的许多元素蕴含着祝福、团结与自然崇拜的象征意义,例如音乐、舞蹈以及祭祀活动中常见的传统图案和色彩组合。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对图像、纹饰及色彩的提取和创新转化,应用到品牌的标志设计和视觉宣传中。
在视觉形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盘王节元素的独特色彩和图案。这些传统的民族图案和色彩不仅仅是装饰性的元素,还承载着在地生态和文化背景。在视觉设计中,可以将这些色彩和图案元素作为形象的标识或形象设计的一部分,增强形象的地域识别性和文化感染力。
建立多学科协同的研究机制,联合民俗学、人类学、艺术学等领域专家,对盘王节进行系统性田野调查与文化解码。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解构节日中的纹样、色彩、仪式等文化元素的象征意义,建立包含文化语义、视觉特征、应用场景的三维元素数据库。例如,对 "盘瓠纹" 的演变规律、文化寓意进行深入研究,提取其核心视觉特征,为设计转化提供精准的文化素材。
(二)数字技术赋能:创新视觉转化路径
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文化元素的创新性转化。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出个性化、数字化特征,为市场带来了新的产品与财富增长模式[3]。运用 AI 图像识别技术对传统纹样进行智能提取与优化,通过 3D 建模技术还原祭祀场景的空间氛围,利用 AR/VR 技术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在设计实践中,采用 "解构 - 重构 - 再创造" 的设计方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如将盘王节舞蹈的动态轨迹转化为品牌动态标识,运用动态色彩系统重现节日庆典的视觉氛围。
(三)叙事语境构建:提升跨文化传播效能
构建 "文化叙事 + 情感共鸣" 的传播模式,通过故事化表达降低文化理解门槛。在产品包装、广告设计中融入盘王节的神话传说、民俗故事,设置二维码链接文化解读内容,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知。运用情感化设计手法,将盘王节所蕴含的团结、感恩等普世价值与现代生活场景相联结,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例如,在公益广告设计中,以盘王节的生态智慧为主题,传递环境保护理念,实现文化传播与价值引导的双重目标。
(四)产业生态优化:推动协同创新发展
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建立非遗文创孵化基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高校发挥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优势,为设计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则立足市场需求,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商业化运营。同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举办设计大赛、文化创意产业论坛等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形成文化传承、设计创新、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
五、结论
金秀瑶族盘王节元素在视觉形象构建中的应用面临多重挑战。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还原是一个重要挑战。设计师需要深入理解盘王节文化的内涵,才能准确提取并还原这些元素。然而,设计团队对当地文化了解不深,常常导致设计作品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缺乏文化深度。跨文化理解和消费者认知差异是制约品牌视觉形象传播的问题。由于盘王节文化对非瑶族人群可能较为陌生,设计在寻找文化的普适性和消费者接受点时面临挑战。市场调研显示,大多消费者对金秀瑶族的文化有基本了解,这限制了视觉形象的推广。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加剧也给盘王节元素的品牌化应用带来压力。
非遗语境下金秀瑶族盘王节元素融入视觉形象设计,是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现代设计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通过深入挖掘盘王节的文化价值,系统分析现实挑战,构建创新策略体系,能够实现非遗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非遗视觉设计中的应用,拓展文化传播的新边界;同时加强国际比较研究,为非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提供借鉴。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金秀瑶族盘王节的活态传承,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1]平锋,梁婷婷.文旅融合、仪式展演与文化共生:金秀横村坳瑶盘王节的田野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 . 2020 (05) :36-41.
[2]刘峥,罗时宝.李庄文旅景区文创设计的文化认同与创新表达[J].丝网印刷 . 2025 (01) :84-87.
[3]伍星.人工智能视域下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 . 2025 (06) :75-77.
基金项目: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3年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非遗视域下广西瑶族盘王节的视觉化设计与文创开发研究”(项目编号:GXKS2023DXSA010)。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3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大瑶山团结公约》时代精神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GXKS2023QN072;
作者简介:田舟,(2002.11-),女,土家族,湖南湘西,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3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张静,(1992-),女 ,山西五台,汉 ,研究生,讲师,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