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紧扣“写清楚”语文要素:写法迁移与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分层教学研究

作者

吴诗媛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322000

引言

让学生能够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目标,也是“写清楚”要素的核心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第三学段学生应“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修改习作并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同时强调“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在实际课堂中,学生表达能力差异显著,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难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针对这种差异,本研究尝试在教学中融入分层设计,结合写法迁移练笔与思辨性阅读活动,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阶梯,切实提升“写清楚”的能力。

一、分层教学:应对差异,落实“写清楚”

“写清楚”不仅是 2022 年版课标反复强调的基础能力,更是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的核心要求之一。分层教学的本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利用差异。在统一达成“写清楚”这一核心目标下,依据学生语言积累、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客观差异,精准划分三层能力起点及对应的“写清楚”分层落实目标:

基础层:需建立基本表达框架,落实句群清晰表达。

发展层:需强化条理逻辑,保障语段连贯清晰。

提高层:需追求表达丰富与精准,实现生动清晰表达。

分层教学旨在通过差异化路径与支持,确保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提升,使“写清楚”的语文要素要求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达的能力阶梯。

二、分层实施写法迁移练笔

(一)基础层:从课文范例迁移基本表达框架

针对写作初学者,教师应精选课文中的总分结构段落作为迁移范例。例如《葡萄沟》中“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的描写,可设计仿写任务:仿照课文写法,用 3-4 句话写清楚一种水果。具体指导可分三步: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整体 - 局部的描写结构,再提供模板支架:我最喜欢的 ______(整体印象)。它的 ______(部位 1)(特征)。(部位 2) (特征)。最后让学生选择《果园里》《秋天的雨》等课文中相似结构的段落进行对比仿写,帮助学生在课文范例迁移中建立表达框架。

(二)发展层:迁移课文顺序结构强化条理

对具备基础框架的学生,重点迁移《记金华的双龙洞》《观潮》等课文中的顺序描写手法。以《蜜蜂》的实验过程描写为例,可设计写清楚手工制作过程的迁移练笔:首先先引导学生标注课文中“叫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 走了四公里路...”等时间连接词;接着绘制流程图梳理实验步骤;最后迁移到" 包书皮 " 等生活实践,要求使用“首先 ... 接着 ... 然后 ...”等课文中的连接词。空间顺序描写可结合《故宫博物院》的方位转换写法,指导学生按课桌表面→抽屉内部或从左到右的固定顺序观察描写,确保表达连贯性。

(三)提高层:迁移课文细节描写追求生动

针对高阶学生,重点迁移《猫》《燕子》等课文的细节刻画手法。以老舍《猫》中“用身子蹭你的腿 ... 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的描写为例,设计观察小动物活动的迁移练笔:第一步引导学生圈划课文中的动作链(蹭→伸→跳→踩);第二步对比《白鹅》中傲然站着→看见人走来→伸颈去咬的动词选用差异;第三步开展动词银行积累活动,要求学生从《昆虫备忘录》等课文中收集精准动词,最终完成“至少使用 5 个不同动词”的动物活动描写。通过多文本写法迁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表达力。

三、分层融入思辨性阅读活动

(一)基础层:聚焦发现,理解“清楚”的

要让基础层的学生理解什么是“写清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关注文本中那些让表达变得清晰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指向明确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清楚”的痕迹。比如在阅读一段描写动物的文字时,可以问学生:这段话主要告诉了我们关于这种动物的哪些信息?让学生找出关键句子。接着可以问:" 作者是怎么安排这些信息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帮助学生注意到作者的组织思路。还可以让学生圈出文中那些把句子连接起来的词语,比如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顺序词,或者因为、所以这样的因果词。这些问题不需要学生做复杂的思考,关键是培养他们关注文本表达方式的意识。

(二)发展层:引导辨析,探究“清楚”的方法

对于发展层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转向理解“写清楚”的具体方法。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对比分析两段内容相似但清晰度不同的文字。教师可以准备这样的对比材料:一段是条理清楚的说明文,比如详细介绍如何种豆芽的步骤;另一段是相同内容但顺序混乱、缺少连接词的版本。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一段更容易看懂?为什么?通过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清晰的表达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几个关键点:一是顺序是否合理,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二是连接过渡是否自然,用了哪些词语把句子串联起来;三是重点是否突出,主要信息是否放在显眼的位置。讨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修改那段表达模糊的文字,把学到的“写清楚”的方法立即用起来。

(三)提高层:鼓励迁移运用,优化自身表达

提高层的教学重点是把阅读中学到的“写清楚”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活动:在学习完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后,让学生回顾自己之前写的说明性习作,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比如学过按步骤说明的文章后,就让学生检查自己写的制作类说明文是否每一步都写清楚了,步骤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另外,教师可以制定简单的评价标准,比如中心意思是否明确、顺序是否合理、连接是否自然等,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习作是否“写清楚”。这种互评要具体,不能只说“写得好”或“写得不好”,而要指出哪里写清楚了,哪里还不够清楚,可以怎么改。

结语

将写法迁移练笔与思辨性阅读活动融入分层教学框架,是落实“写清楚”语文要素的有效途径。通过针对不同能力层级学生设计适切的学习任务和支持,基础层学生能掌握清晰的表达框架,发展层学生能提升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提高层学生则能在清晰的基础上追求表达的丰富与生动。

参考文献

[1] 盘金利 , 陈永泰 . 关注语言积累与梳理 , 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表达魅力[J]. 小学语文 ,2025(3):27-30.

[2] 胡芳 . 小学中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以 N 市某小学为例 [D]. 四川 : 西华师范大学 ,2024.

[3] 叶庆文 . 利用随堂练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J]. 广西教育 ,2023(2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