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金秀瑶族民族文化共享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李泓桦 宋飞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西来宾546199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金秀瑶族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发展,探讨如何借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力量,构建有效的共享设计策略。通过分析金秀瑶族民族文化的时代引领价值、传播现状及问题,深入挖掘艺术设计专业与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以共享设计理念为核心的创新策略。旨在推动金秀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同时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新文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金秀瑶族;民族文化;艺术设计;共享设计;文化传播

引言

瑶族传统文化是广西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星,它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作业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1]。但受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其文化传承发展面临挑战。金秀瑶族文化蕴含的智慧对丰富文化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意义重大。艺术设计与之结合并探索共享设计策略,可为文化保护发展开辟新路径。本研究旨在提供传播思路,促进艺术设计应用,繁荣民族文化产业,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金秀瑶族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金秀瑶族民族文化包含了众多独特的元素,如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其服饰上的刺绣、挑花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样,反映了瑶族的历史传说、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还有独特的建筑文化,瑶族的干栏式建筑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些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金秀瑶族民族文化,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独特的智慧和价值。

(二)地域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随着文化旅游产业兴起,民族文化成为重要旅游资源。金秀瑶族的盘王节,以热闹祭祀仪式、精彩歌舞表演吸引众多游客,有力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此外,瑶族编织品、刺绣品等手工艺品艺术与文化价值高,开发文创产品可拓展经济发展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为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社会价值观重塑的精神源泉。金秀瑶族民族文化蕴含丰富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其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对缓解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紧张、增强凝聚力有借鉴意义;敬畏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能为应对环境问题提供启示,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金秀瑶族民族文化传播现状

(一)市场现状金秀瑶族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困境:一是文化产业规模小、宣传不足,与成熟产业相比竞争力弱,外界认知度低;二是资源丰富却利用不足,存在分散、整合差等问题,大量资源未转化为市场价值,利用效率与产业效益欠佳;三是宣传方式传统,依赖节庆活动等,渠道缺乏整合,传播范围窄,难形成规模效应展现文化魅力。瑶族的旅游文创产品并没有清楚地分出瑶族的支系,当前情况广西瑶族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播,旅游文创产品也很少体现出来瑶族的特点[2]。

(二)原因如下:其一,文化资源分散于各村落与民间,缺乏统一管理整合,如传统服饰工艺在不同村落存在差异,加大传承传播难度;其二,专注民族设计的专业平台稀缺,难以整合资源、对接市场需求;其三,文化产品出售量少、知名度低,宣传不足且设计缺创新,消费者对其文化内涵认知浅,市场竞争力弱;其四,宣传依赖传统线下方式,对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运用不足,难以适应信息时代传播需求。

四、民族文化传播的政策赋能

国家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予以充分的重视,为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为金秀瑶族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国家出台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加大了对瑶族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政府还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项目扶持等政策,推动金秀瑶族民族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其在市场中实现价值转化。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始关注和参与到金秀瑶族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来,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赋能民族文化传播

艺术设计与金秀瑶族民族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艺术设计凭借创新思维和手法,重组瑶族文化元素,如在产品、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瑶族特色,提升文化传播效果;金秀瑶族文化则为艺术设计提供纹样、色彩等丰富素材,赋予作品深层内涵。两者结合,既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又为艺术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协同发展,创造文化与经济价值。

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金秀瑶族民族文化共享设计策略

(一) 共享设计概念解读。共享设计的内涵是以共享设计为理念建立民族文化平台,以此平台为基地展开民族文化的设计与传播事务。 1.民族纹样库:整合民族文化纹样及背景故事,专注于民族文化设计与宣传。团队成员建立的“域见未来”民族文化传播、设计平台,整合的纹样库包含600余个传统及创新纹样。将广西瑶族支系上千余种样式纹样进行垂类整理,形成以象征、植物、动物等多个大类的视觉数据库,并开发出实体纹样系列产品“瑶语新说”。这不仅为瑶族手工艺人提供现代化设计服务,还能把瑶族产品打造成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产品,让传统纹样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创新。 2. 建立多重合作关系,增强品牌效应:平台通过与设计师、渠道商等建立多重合作关系,增加知名度。文化创意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所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形资产,且能够起到一定的辐射、示范和增值作用[3]。线上通过平台售卖,线下借助渠道商进行销售,大大增长销售量。同时,平台以丰富的资源吸引设计师入驻,向民族产业提供设计服务,推动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例如,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借助设计师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各地的渠道商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触到金秀瑶族民族文化产品。 3. SaaS模式创新宣传民族文化:利用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通过搭建线上平台,提供便捷的设计工具和展示空间,吸引群众目光。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浏览、参与设计民族文化产品,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和行为,精准推送民族文化产品和信息,提高宣传效果和转化率。

创新点 1. 为民族产业提供设计外包服务,实现设计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平台为民族产业提供专业的设计外包服务,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意和技术与民族产业的需求相结合,把设计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推动民族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例如,为瑶族的传统服饰企业提供设计方案,改进服饰的款式和图案,使其更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以丰厚资源吸引优秀设计人才,建立评价体系确保设计质量:凭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吸引了众多优秀设计人才的加入。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从设计创意、文化内涵、实用性等多个维度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确保平台上的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民族文化产品。 3. 收录金秀瑶族、广西壮族文化资源,将分散的支系文化数字化、分类化:平台不仅收录金秀瑶族的文化资源,还涵盖了广西壮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资源,将分散在各地的支系文化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分类整理,建立了系统的文化数据库。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也为艺术设计创作和文化产品开发提供了便捷的资源查询和利用渠道。 4. 打造一个专门的民族产品购物平台:创建了一个专门的民族产品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便捷、集中的购物场所。平台上的产品种类丰富,品质有保障,同时还提供了详细的产品介绍和文化解读,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喜爱度。

产品阶段性成果 1. 平台IP:平台设计了名为“织织”的吉祥物。设计灵感来源于广西省花——桂花,桂花的花语包含“崇高”“美好”“吉祥”“友好”等。作品头部的桂花元素代表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美好形象,手中未织完的民族风围巾象征着把多种民族文化交织在一起,寓意着民族的和谐、团结以及文化的交融。这个IP形象不仅具有亲和力,还能够传递平台的文化理念,增强平台的品牌辨识度和吸引力。2. 纹样库建立:成功将广西瑶族支系上千余种样式纹样进行垂类整理,形成了系统的视觉数据库,并开发出实体纹样系列产品“瑶语新说”。这一成果为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欣赏瑶族的传统纹样,同时也为瑶族手工艺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瑶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3. 东盟国礼产品设计:在东盟国礼产品设计中,包装设计深度融合金秀瑶族文化与现代审美。从色彩、图案到造型,全方位融入金秀瑶族文化元素。红色借鉴自金秀瑶族传统服饰、节庆装饰中的红色元素,代表着瑶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和生活的红火;黑色提取自瑶族传统建筑、织物中的深沉色调,展现出古朴与神秘之感,象征着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两者搭配形成鲜明视觉对比,凸显包装层次感。同时,将金秀瑶族独特的几何纹、动植物纹等传统纹样进行提炼与创新应用,融入瑶族特色图腾元素,如瑶王像、龙犬图腾等,使产品包装不仅是盛装茶叶的容器,更是金秀瑶族文化的传播载体,让产品在市场中凭借鲜明的文化特色脱颖而出。

总结

将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合意义重大。人才培养上,学生参与金秀瑶族文化设计项目,提升创造与就业能力;文化传承方面,借助共享设计平台和创新手段,传播瑶族传统手工艺,激发年轻一代文化热情;经济发展上,知识转化为商业价值,平台运营带动就业,繁荣地域经济;学科建设中,推动新文科建设,实现多学科融合。基于艺术设计的共享设计策略,能促进金秀瑶族文化传播,未来应深化融合、创新理念,助力中华文化繁荣。

参考文献

韦荣妹.广西瑶族文化元素在工艺品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 . 2017 ,18 (01) :147-148.

王可心,韦宇航.广西瑶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 . 2021 (08) :91-93.

吴迪,吕屏.基于广西瑶族传统文化的创意品牌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 . 2021 (09):143-14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4年第一批次立项项目《产学研创赛“五位一体”的艺术设计专业进阶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31107632023545;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2年度校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下‘课赛创’相结合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GKSYGZ02)阶段性成果。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域”众不同—金秀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者 ,项目编号:S202311546016;

作者简介:1.李泓桦,(2003.01-)女,汉族,广西梧州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2.宋飞 (1989-), 男 ,汉 ,研究生,副教授,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