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杨玲 徐慧洋 纪昌杏 杨丰旗 刘洪政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266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新方法。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传统诊断方法依赖人工特征提取、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端到端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能够直接从原始振动信号中学习特征并完成故障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均表现出色,诊断准确率达到较高水平,显著优于传统方法。本研究为轴承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轴承故障;故障诊断;深度学习;智能监测
引言
轴承是各类旋转机械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据统计,在旋转机械故障中,轴承故障占比高达40%以上。因此,开展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对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预防重大事故、降低维护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技术,如时频分析、小波变换等,再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识别。这类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特征提取过程依赖专家经验,工作量大且主观性强;另一方面,提取的特征往往针对特定工况,当工作条件变化时,诊断效果会明显下降。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卷积神经网络能够自动从原始数据中学习多层次的特征表示,避免了繁琐的人工特征工程。特别是,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可以直接处理振动信号,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更适合工业场景的应用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框架,通过端到端的学习方式实现从原始振动信号到故障类别的直接映射。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设计了轻量级的网络结构,在保证诊断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度;采用了数据增强策略,提高了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的泛化能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轴承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
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常见的包括内圈故障、外圈故障和滚动体故障等。这些故障会产生特定的振动特征,通过分析振动信号可以识别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
传统诊断方法通常采用"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的两步式流程。首先利用信号处理技术提取时域、频域或时频域特征,如均方根值、峰值因子、包络谱等;然后将这些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故障识别。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然而,这类方法存在明显不足:特征提取过程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取的特征质量直接影响诊断效果;针对不同工况需要设计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案,适应性较差;当故障特征不明显时,诊断准确率会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直接从原始信号中学习特征表示,避免了人工特征设计的局限性。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多层非线性变换自动构建从低层到高层的特征抽象,能够更好地捕捉信号中的故障信息。
二、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网格状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局部连接、权值共享和层次化特征提取来实现高效学习。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由输入层、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组成。
卷积层是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卷积运算提取局部特征。每个卷积核在输入数据上滑动,计算局部区域的加权和,生成特征图。多个卷积核可以并行使用,提取不同类型的特征。卷积运算后通常会接一个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函数,以增强模型的表达能力。
池化层用于降低特征图的空间维度,减少计算量并提高特征的鲁棒性。常用的池化操作包括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经过多次卷积和池化操作后,高层特征被展平并输入到全连接层,最终通过softmax函数输出各个类别的概率分布。
网络训练采用反向传播算法,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来优化模型参数。常用的优化器如Adam可以自适应地调整学习率,提高训练效率。为了防止过拟合,通常会采用正则化技术如Dropout,随机丢弃部分神经元连接。
三、基于CNN的故障诊断方法设计
本文提出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环节:数据预处理、网络结构设计和模型优化。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首先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然后采用滑动窗口技术将长信号切分为固定长度的样本片段。为了增加数据多样性,提高模型泛化能力,还采用了数据增强技术,如添加随机噪声、时间偏移等。
网络结构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包含多个卷积块和全连接层。每个卷积块由卷积层、批量归一化层、激活函数和池化层组成。网络深度和宽度经过精心设计,在保证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控制模型复杂度。最后一层使用softmax函数输出故障类别的概率分布。
模型训练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并引入类别权重处理样本不平衡问题。优化过程采用自适应学习率算法,配合早停策略防止过拟合。训练完成后,模型可以直接接收原始振动信号输入,输出故障诊断结果,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诊断。
四、实验分析与结果讨论
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公开的轴承故障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研究。数据集包含正常状态和多种故障类型,每种故障有不同的损伤程度,涵盖了多种工作负载条件。
实验设置了多种对比方法,包括传统的特征提取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几种不同结构的深度学习模型。评估指标主要采用分类准确率,同时考虑了模型复杂度和推理速度等实际应用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所有测试条件下都表现优异,整体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特别是在早期轻微故障的诊断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测试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工况适应性。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数据增强策略有效提升了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的表现;网络结构设计在保证诊断性能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计算效率;类别权重机制缓解了样本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通过端到端的学习方式实现了高精度的故障分类。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不同类型的轴承故障,在不同工况下都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相比传统方法,主要优势在于:避免了繁琐的人工特征设计;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诊断准确率高且稳定。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开发在线学习机制,使模型能够适应设备的渐进性退化;探索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提高诊断的可靠性;研究模型的可解释性,增强诊断结果的可信度;优化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满足实时性要求。
本研究为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随着工业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类数据驱动的方法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张佳智, 李成刚. 智能诊断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0, 56(9): 1-18.
王和新, 陈志强.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振动与冲击, 2021, 40(5): 25-29.
刘建华, 黄国权. 一维卷积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机械工程, 2019, 30(15):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