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简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策略
游添华
台山市李谭更开纪念中学 广东省 台山市 529200
摘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是一项操作比较难的活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实验在物理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理教师也积极将实验先行的教学方针贯彻在实践教学中,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物理学科理论知识。结合学生在实验活动的表现来看,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有待培养、实验教学评价相对比较少。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究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
引言: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情况的总结,也是对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指引与建议。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物理教师常常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为学生提供的过程性评价比较少,评价也主要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缺少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实验活动具有开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也受到限制。基于对这一现实情况的分析,教师已经深刻意识到改革实验教学评价之必要性,并积极开展实践研究。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评价内容比较单一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中的教学评价内容常比较单一,导致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在物理教师对学生开展评价时,物理教师未能实现专业核心素养内容的全面、深入解读,缺少对学生核心素养形成情况的具体评价,导致评价内容容易出现片面的问题,影响学生展开对自身核心素养的针对性训练。
(二)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局限
初中物理实验活动中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传统和局限,导致学生不容易接受来自教师的教学评价。言语评价是物理教师常用的评价手段,直接在学生实验活动过程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影响学生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除了言语评价之外,物理教师掌握的其他评价手段比较少、利用率不高。
(三)教学评价标准不够合理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标准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容易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基础知识储备量和动手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付出的努力存在差异,物理教师对优秀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对后进生要求比较高,是一种不科学的要求,也影响物理教师对学生开展科学评价。
(四)教学评价主体不够多元
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活动中评价主体情况来看,物理教师的评价是常见的评价,学生缺少自我认知能力和缺少来自其他同学的评价。在学生个体之间互相评价缺失的背景下,学生难以形成对自身的科学认知,也难以与其他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影响评价质量。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改革评价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教学评价表格,并以此保障实验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方便学生理解自身薄弱点。比如,在开展“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一实验活动时,物理教师可以将评价内容具体划分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项目。结合对学生计算平均速度方式和平均速度计算结果的分析,物理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情况和对“平均速度”这一概念知识的理解情况[2]。结合对学生实验模型构建情况的分析,物理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科学思维的高低,并指出学生在实验模型设计中可以改进的点。结合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整理情况、与小组成员讨论情况的分析,物理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并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方法指导。结合学生在遇到问题之后的态度分析,物理教师可以判断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改革评价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评价内容的接受情况,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对初中生特点的分析、对物理实验的分析学习和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比如,在开展“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这一实验活动时,物理教师可以采取档案袋评价法、谈话评价法、观察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手段。在学生开展这一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物理教师需要拍摄和记录学生实验活动的精彩瞬间,并将学生的精彩瞬间放在档案袋中,档案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在每一次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情况,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自己的成长。对于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出现失误的情况,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并注意在谈心活动中保持师生平等地位,真诚地了解学生出现失误的问题、帮助学生避免再次出现失误,教师的爱与关心能够感化学生和影响学生。
(三)改革评价标准,提高实验教学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物理教师应当采取差异性的标准展开和落实对学生的评价,避免影响评价质量和评价的科学性,并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比如,在开展“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一实验活动时,实验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坚固的学生可以快速完成实验探究任务,并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一实验结论,而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需要经过漫长的实验探究时间,将学生完成实验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做为评价标准并不科学,物理教师应当尊重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化,一视同仁地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考虑到能力一般的学生完成实验活动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展开更加深入地思考,物理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以鼓励式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教师则可以严格要求学生,以科学评价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四)改革评价主体,提高实验教学评价主体的丰富性
物理教师对学生开展的评价固然能够指导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学生也需要具备自我认知的能力、发现他人闪光点和向他人学习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可以积极推进实验评价主体的改革,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使得评价主体更加丰富、学生收获的评价更饱满。比如,在开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活动时,这一实验活动中需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配合,物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实验活动结束之后对自己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成员的实验活动表现进行评价、对小组本次实验活动成功与否作出评价[3]。通过学生对自身的评价,能够使得学生认知自身不足和思考改进自身实验努力的方法。通过学生个体的相互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情、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取得共同成长。与教师的评价相比较,同学之间的评价更及时、更委婉、更多元,也能够使得实验评价内容更加全面。
结束语:
综合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在于改内容、改方式、改标准和改主体。在制定评价内容时,教师可以解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教材中章节主题的要求;在制定评价方式时,教师需要主动了解和学习更多评价手段;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接受能力;在制定评价主体时,教师需要鼓励和认可其它主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对实验教学评价进行全面改革,实验教学质量将有效提升,并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琼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3(12):64-66.
[2] 王梦佳.立足核心素养优化物理实验——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3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