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质朴本色绽放生命的光彩
郭秋平
江山市凤林初级中学 324100
教师的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传授的知识只是打开他们理想之门的工具,不应该成为桎梏他们思想的障碍。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原创力 , 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挖掘内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潜能中的自我空间,不断完善自己 , 让他们每一个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对教师来说,有形形色色的教育方法,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质朴本色。
一、保持自我,至情至性
教师是一个容易让心灵疲倦的行业。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朝而复拾,回环往复。教师的活力和热情渐渐减少。再加上经验的积累和自以为是的无知,很多教师变成了活的木乃伊。可是教师和学生是无法分割的整体。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幸福感、教师活力、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且相互关联的。Fredricks et al.(2004)和 Wigfield et al.(1998)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学业的积极反馈频率越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概念就越高,并且这种影响甚至能延伸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重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作为一线的中年教师该怎么与学生相处,才能保持活力,甚而消除职业倦怠,发挥出积极能量?
1、精通专业,脚踏实地
都说人与人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觉得舒服。师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些老师,为了在学生面前有所威信,总是装作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刻板而严肃,把人拒之于千里之外,装的很辛苦。有些教师不装严肃,装在意,矫枉过正,也很让人不适。其实,这都是老师不自信的表现。在这个课程改革的浪潮里,要想保持自信,端正态度,坚持学习,是认识自我的最有效方法。提升专业,学习理论,不至于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手足无措。一切有专业和理论的支撑,内心的淡然也会增加许多。
2、放下伪装,真性情
食物被添加很多调味剂,习惯了之后,只有重口味才能打动我们的味蕾。渐渐的,我们就会怠慢了食物的本真。我们需要的是减少调料的用量,渐渐回归本真。品尝原味,舌头的敏感力才会重新发力,食物的丰富多样会让我们惊喜,慢生活里尽是滋味。真诚为学生着想,不伪装,原滋原味,并不让“有色素”浸染了原本可亲近的师生情谊。这份情谊,才会更长久,更香甜。
3、看淡分数,无心自洽
作为教师,我们很大的焦虑来自于学生的分数。其实,越执着于分数,往往越得不到。因为我们的眼界会狭小,内心会焦躁,心胸会拘泥。把孩子们每天的行为都与分数挂钩,着眼于小芝麻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别的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在这样的空间里没有自由,缺乏能动性,无法释放天性,对学习也就提不上兴趣。每天让他们端坐的只是因为老师的严厉和家长的敦促。所以放平心态,不要着急,把眼界放大,心胸放宽。很多事情无心之处恰恰好。
二、把学生当人,原雕细琢
学生和老师都要找到自己,爱自己。苏格拉底讲的“认识你自己”永远不过时,我们把自己认识透彻了,不再活在别人家的老师或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关注自己,了解我们的人性,我们的幽暗我们的光明甚至我们的卑微和仁慈,都认识清楚了,我们理解别人也就容易了。
1、安静倾听,维护灵性
学会倾听,更多的时候只需学会做个合格的倾听者,而不是呱噪的伪教育者。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2、预埋生长点,等待自我修复
比如预埋下一处心灵的生长点,像一株植物,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功能。心受了创伤,它会挺身而出,引导心的休养生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心整旧如新。
3、做避雷针,免遭残酷打击
心灵的避雷针,以便在危急时刻,将毁灭性的再按导入地下,耐心等待雨
过
天晴。比如添加防震防爆的性能,在心灵遭受短时间高强度的残酷打击下,举重若轻,镇定地维持蓬勃稳定。
三、精心设计,以补缺简陋之心
1、找到爱好,追求价值
雷夫有个学生,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 , 父母吸毒。雷夫每天都关注他 , 跟他一起午饭。一起去看棒球比赛 ; 让这个孩子与他的妻子孩子共度许多时光 ,因为想让他看看相爱的夫妻、家庭是什么样的;给他买衣服,也教他怎样做好个人卫生;帮他找到他的爱好。后来这个孩子成了一所很有名的演员培训学校的演员。
我们只要有能力帮助孩子找到一个爱好——不管是数学,还是为报纸、杂志写文章,或者是玩摇滚音乐,什么都可以——这个孩子就会转变,成为一个非常快乐的孩子。快乐是让一个人实现价值的动力。
2、揣摩缺失,以读化心
怎么深刻挖掘内心的自己,这就需要多阅读。从阅读中悟“忠义礼智信”,发现兴趣,完善人格。比起更多的说教,教师需要做的是安静地呆在孩子的边上,把他们所需要的阅读指引给他们,陪伴他们阅读 。可以培养孩子阅读的多样性,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3、平等相待,共同坚守
要得到孩子们的尊敬很容易 , 可是要得到信赖却很难。最重要的是要下放姿态, 与孩子们平等相待, 这一点很难做到。进入初中以后心里有缺失的孩子,他总会更刻意地与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可是这个距离的打破并不难,难的是你做不做的到。当你有耐心把一件事情讲解 500遍的时候,孩子们就会信任你。当你在孩子们面前只是做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很快融入他们的内心
露珠闪亮,万物苏醒,耀发着生命之光的早晨,特别让人感动。我们相伴的是一群个性分明,对未来充满期盼,对现实很多叛逆,还需细细雕刻的璞玉。他们单纯而不完美。就像天上的那轮明月,总是阴晴圆缺。可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残缺,孩子们的未来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摘下面具,卸掉伪装,甩掉我们的道貌岸然,让生活跳出质朴的姿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唤醒他们的能量,让能量相互,彼此成就,让我们用质朴本色绽放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吴 新 蕊 , 潘 卓 . 苏 格 拉 底“ 认 识 你 自 己 ”的 历 史 内涵 与 现 实 意 义 [J]. 产 业 与 科 技 论坛 ,2016,15(15):100-101.
[2] 李 文 秀 . 认 识 自 己 经 营 自 己 超 越 自 己 [J]. 成 才 之路 ,2007,(02):23-24.
[3] 李华 . 认识世界 , 从认识自己开始——读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J]. 青年作家 ( 中外文艺版 ),2010,(07):27+65.
[4] 邵雯雯. 用质朴的方式绽放生命的唯美 [D]. 渤海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