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层次分析法在光电观察设备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

刘畅

广西桂林,541000

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电观察设备的功能日益复杂,其效能评估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光电观察设备的效能通常指设备在特定任务环境下,完成预定观察任务的能力,涵盖了光学性能、电子性能、环境适应性、操作便捷性等多个方面。层次分析法通过将复杂的评估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要素,利用两两比较的方式构建判断矩阵,能够将定性判断转化为定量数据,进而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一、光电观察设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开展光电观察设备效能评估的基础,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原则,结合光电观察设备的工作原理、任务需求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从多个维度选取关键评估指标。首先,光学性能是光电观察设备的核心性能,直接影响设备的观察效果,主要包括分辨率、视场角、放大倍率、透光率等指标,其中分辨率决定了设备对目标细节的分辨能力,视场角影响设备的观察范围,放大倍率则关系到设备对远距离目标的观察能力,透光率则影响设备在低光照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其次,电子性能是保障设备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信号处理速度、噪声水平、数据传输速率、电源续航能力等指标,信号处理速度决定了设备对图像信号的处理效率,噪声水平影响图像的清晰度,数据传输速率关系到设备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能力,电源续航能力则决定了设备在无外接电源情况下的持续工作时间。最后,操作便捷性与维护性也是评估设备效能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友好性、故障诊断能力、维护成本、维护周期等指标,操作界面友好性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故障诊断能力便于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维护成本与维护周期则关系到设备的使用成本与可用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梳理与分类,构建出包含目标层(光电观察设备效能评估)、准则层(光学性能、电子性能、环境适应性、操作便捷性与维护性)以及指标层(各具体评估指标)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为后续的层次分析评估奠定基础。

二、层次分析法在光电观察设备效能评估中的应用流程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光电观测装置性能进行评价大致有建立层次结构图、构建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计算权重并综合评价等 4 个步骤,它们环环相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以上建立的光电仪器性能评估准则层次模型,将评估问题分为3 级层次结构:系统层,“光电仪器性能评估”;准则层,“光学性能”“电子性能”“适用性和维护性”和“环境适应性”4个准则;指标层,各准则是具体的指标,例如光学性能中指分辨率和视场角等。通过分析各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条理、系统化的层次结构模型,将复杂的评价问题变得系统化、条理化。二是构建评判矩阵。这是在层次分析法中用来比较同一层的元素的每个层次中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的有关准则之间的重要程度的比值的矩阵。为了构建该矩阵,需要召集本领域专家根据实际情况比较同一层的各个元素与上层元素所对应准则的重要程度,并用1—9 标度法 (1 表示比较重要的程度相同,3 表示前一因素略微更有重要性,5 表示前一因素明显更有重要性,7 表示前一因素较重要性的程度极为突出,9 表示极致,2、4、6、8 表示该下标元素与该准则相联系的下一准则之间的桥梁,负号表示后者超越前者 ) 构造出评判矩阵。以准则层为例,应当比较“光特性”和“电特性”相对于“光电观测系统性能评价”的程度,若某专家认为“光特性”相对“电特性”更为重要,那么就在相应格中填入 5,反之填入 1/5 。以指标层为例,依旧按照同样的方式依次准则地构建出评判矩阵,例如在准则“光特性”的下层指标中,将进行辨识率和视角的比较,以此得出相应的评判矩阵。三是进行一致性测试。由于在专家间进行两两比较的时候会存在主观评价因素的不一致,如认为 A 大于 B,B 大于 C,同时也认为 C 大于 A,这会影响权重的准确性,因此需对所构造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测试。具体实现方式如下:求出评判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λmax; 依据公式计算出一致性指标 ,其中,n 为评判矩阵的阶数 ; 然后根据均值的随机一致指标 RI(由大量的随机评判矩阵得出,不同阶数可由表查找得出,如当 n=3 时,RI=0.58,当 n=4 时,RI=0.90 等等)计算出一致性比率 CR=CI/RI; 最后看一致性比率 CR 是否小于等于 0.1,当 CR⩽0.1 时,说明所构造的评价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其权重计算结果亦是可靠的;当 CR>0.1 时,则要求专家修正并重新确定自己的评判矩阵,直到获得满意的评估矩阵。四是还要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整体评价,当判别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之后,运用和法或者根法等方法求解最大主特征值对应的主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就是各等级标准下的各级别权重。例如可以把判别矩阵特征向量化处理去得出光学性能、电子性能和环境适应性能、操作性能和维修性能等指标的重要程度相对权重;也可以应用到每项指标的判别矩阵中,从而求出该指标对应各自标准的权重,然后把它与所对应的准则级的权重联系起来,采取逐层累积的模式计算各指标对应整体目标的合成权重。当知道了各项权重之后,就可以用加权平均法对光电观测装置的整体效果指数做出评估,即让的专家对待评价装置的所有参数进行打分 ( 一般取满 10 或满100 的计值 ),然后把每个参数的分值与所对应的合成权重相乘,然后把结果加和起来就得到了该装置的整体效率指数了,根据该效率指数高低可以对该装置的性能进行排序和评价,效率指数越大效果越好。

三、结语

综上,本文通过构建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完整呈现层次分析法在光电观察设备效能评估中的应用流程,并结合案例验证其科学性。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平衡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升评估客观性,为设备选型、改进提供可靠依据。虽当前仍受专家主观判断一定影响,但结合德尔菲法、AI 技术优化后,未来将更适配光电设备发展需求,为相关领域决策提供更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宇 , 欧宗伟 , 程立 . 网络层次分析法在光电防护战斗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3,45(06):48-55.

[2] 秦汉时 , 李俊 , 肖楚鹏 , 等 . 面向节能低碳增值服务的太阳能系统经济性分析 [J]. 节能技术 ,2018,36(06):545-551+573.

[3] 杜锋 , 刘帅 , 史圣兵 , 等 . 单兵光电侦察装备作战适用性试验评估方法 [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6,37(0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