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雷达装备的维修

作者

王志海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 31689 部队 137100

前言:雷达装备作为现代作战不可缺少的装备,已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天各类战场,融汇在各种大型武器装备系统中,用作预警、搜索、跟踪、引导、航管、火控、制导、引信、侦察、物探、测绘和气象探测等,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及其在雷达装备中的应用,对雷达的维修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也提供了新手段,使维修技术得以发展。

1 维修的基本概念

维修是为使雷达保持、恢复到或改善其规定技术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是维护和修理的统称。维护是使雷达保持其规定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如润滑、加注燃料和油料、清洁等,维护有时称为保养,属于预防性修理。修理是使雷达由故障、损坏或失调状态恢复到规定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如调整、更换、原件修复等,修理有时又叫修复。

2 雷达维修种类分析

雷达维修一般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

2.1 根据维修活动过程划分。可分为检测、保养、拆卸(分解)、更换、修复、安装、调校、试机运行、校准等。

2.2 根据维修时机划分:可分预防性维修、修复性维修、战场抢修、改进性维修等。

预防性维修:通过对雷达的系统检查、检测和发现故障征兆以防止故障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定期检查和排除故障等。预防性维修通常是在雷达发生故障前预先进行的维修活动。预防性维修通常分定期(时)维修、视情维修和状态监控维修三种方式。

修复性维修:雷达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应包括下述一个或全部步骤: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元件修复、安装装、机上直接修复、调准及检测等。新型雷达装备普遍采用的机内自检设备,就是用于修复性维修的重要手段之一。

战场抢修:指当雷达装备在战斗中遭受损伤或发生故障后,采用快速诊断与应急修复技术恢复、部分恢复必要功能或自救能力所进行的战场修理。它虽然是修复性的,但环境条件、时机、要求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与一般修复性维修不同,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改进性维修:利用完成雷达维修任务的时机,对雷达进行改进或改装(经过批准),以改善雷达的性能,提高可靠性或维修性,或使之适合某一特殊的用途。这项工作很重要,是维修工作的扩展,使维修与改进相结合,提高了维修的能动性。改进性维修必须在有关部门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有必要的技术、设备和器材保障,有科学的测试检查标准和方法。

2.3 根据维修场所分现场维修和后送维修。

现场维修:雷达站编制专业人员利用随机设备和备件对雷达进行的维修,或由上级维修部门(包括生产厂)派出技术人员携带所需设备、器材,到雷达站进行的维修,后者通常又称为支援维修或阵地修理。现场维修是雷达的主要维修形式,可以减少雷达运送延误的时间。在现代战争中,现场维修是保持和恢复雷达战斗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维修设备、器材、人力和环境条件等限制,现场维修效果是有限的。

后送维修: 是把需要维修的雷达或雷达的某些部分(如可更换单元、组合、电路板等)后送到指定的修理机构进行的维修。雷达工作到一定时期送厂修理(整修或翻修),或使用现场更换下来的可更换单元(如插件板)送到维修中心(或工厂)去修理,都叫做后送维修。

3 雷达维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雷达装备在使用和管理中,也要通过维修来保持其战备完好性,延长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保证训练、值勤和战备需要。维修也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雷达装备维修具有重要作用与地位。雷达维修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3.1 要确保完成任务。保证雷达装备完成作战和训练任务,是维修工作的基本职能和总目标。维修工作应明确树立一切为了雷达装备技术状态良好、为战备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地配合作战、训练工作,确保完成雷达值班开机任务。

3.2 要坚持质量第一。维修质量是雷达装备安全、可靠地使用的直接保证和物质基础。可靠性是雷达装备质量内在特性,要以保持、恢复和提高雷达装备的可靠性为共同目标,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在处理质量与数量、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成本等的矛盾时,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3.3 要贯彻积极预防。维修工作要树立积极预防的思想,根据雷达装备的可靠性状况,对影响可靠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掌握雷达装备可靠性变化规律,针对不同零部件、不同故障模式和不同故障后果,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确定最佳的维修方式、维修时机和维修方法,使雷达装备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3.4 要严格规章制度。维修工作必须遵循雷达技术原理和使用规律,根据维修保障的任务、要求和特点,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维修规程,以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责任制,形成制度法规体系。使各类各级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做到各司其职,按级负责,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保证使用和维修安全。

3.5 要保证维修安全。建立健全使用和维修安全制度,加强安全教育,使人人掌握安全知识,重视安全工作,养成良好的机务作风,切实把好安全关。要加强对雷达装备的事故分析和故障研究,即时发现事故征兆和致命性故障征侯,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保证雷达装备、雷达器材和人员的安全。

3.6 要提高维修效益。在保证维修质量,充分发挥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保障作战、训练需要的前提下,要力求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要合理组织,科学维修,精心作业,提高维修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对战时雷达维修工作的要求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雷达作为“千里眼”、“顺风耳”,在军事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时刻处于常备不懈的良好技术状态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轮流开机工作或待命开机工作)。对战时雷达装备的维修工作要求很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要统一指挥,严密组织。战时雷达装备的维修是一个由多层次、多门类、多专业构成的保障系统。提前做好维修计划行动预案,充分做好维修设备、设施、器材和有关资料的准备工作。进行维修或排除故障时必须统一指挥,严密组织,使各种保障能力有机结合,协调一致。

4.2 要快速反应,实时维修。雷达一旦投入作战开机后,那怕是几秒钟的停机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旦发生故障,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排除故障,及时恢复其作战使用状态。这就要求对雷达作战开机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备有抢修预案,备件、器材、工具和人员等有充分准备,一旦发生故障能快速抢修。

4.3 要高度机动,靠前维修。战时,应从修理厂、修理所和其他抽调技术力量组成机动维修保障分队(或小组),配备抢修车辆,备件、器材和设备也要靠前保障以利于现场抢修,最大限度提高保障效益。

4.4 要多机兼容,综合保障。战场上根据保障方向雷达装备的种类型号,合理选调一专多能人员,按需携带备件、器材、设备以及工具等。在开发研究雷达装备时,以作战能力和维修保障相统一,注重雷达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兼容性研究,以确保作战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甘茂治,康建设,高崎 . 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9

[2] 刘瑾辉. 雷达维修工程学. 武汉. 空军雷达学院.1994

作者简介

姓名:王志海,出生年月:1972 年12 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辽宁. 朝阳,单位: ,职称:高级工程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