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压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作者

董洪兵 何刚 彭勇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具有高风险性和技术复杂性,其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效益与运行稳定性。本文深入探讨高压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分析安全管理策略、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及二者协同机制。通过系统阐述安全制度构建、人员培训、现场监督等安全管理举措,以及设备选型、安装调试、验收检测等质量控制方法,旨在为高压电气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保障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完成。

关键词: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协同机制

一、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1 安全制度体系构建

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保障。首先,应制定涵盖施工全流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施工环节的安全标准与操作规范,确保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有章可循。例如,在电气设备安装环节,规定具体的安装步骤、工具使用方法及安全距离要求,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其次,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位人员。明确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班长等不同层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落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迅速追溯责任,促使相关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1.2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

施工人员是高压电气工程施工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因此,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方面。通过安全法规培训,使施工人员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要求,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则针对不同施工岗位和作业内容,详细讲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对于电气设备的接线操作,培训人员应强调接线顺序、绝缘处理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事故案例分析培训通过展示实际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让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性,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1.3 施工现场安全监督

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是保障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配备专业的安全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督。安全监督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安全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督人员应加强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检查。例如,在电气设备调试阶段,密切关注设备运行参数,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在高空作业区域,检查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到位,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二、高压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 设备与材料质量控制

设备与材料是高压电气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能和运行可靠性。在设备与材料采购环节,应严格筛选供应商,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的供应商。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进行全面考察,确保所采购的设备与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设备与材料到货后,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质量证明文件审核等。外观检查主要查看设备与材料是否存在损坏、变形等情况;性能测试则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对设备与材料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如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耐压性能等;质量证明文件审核包括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确保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可追溯。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高压电气工程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需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技术交底应详细、准确,确保施工人员清楚了解施工要求和质量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实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施工人员完成一道工序后,应先进行自检,合格后提交给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人员进行互检,最后由专职质量检验人员进行专检。只有经专检合格的工序,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关键工序如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电缆敷设等,应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质量监督。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验收内容包括工程质量、位置、尺寸等,确保隐蔽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3 工程验收质量控制

工程验收是高压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技术资料等方面。工程实体质量验收应重点检查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运行性能,电缆的敷设质量、连接可靠性等。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直至验收合格。

三、高压电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协同机制

3.1 目标协同

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均旨在保障高压电气工程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效果。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使工程能够稳定、可靠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目标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目标体系。例如,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工序,避免因盲目赶工期而忽视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目标协同,使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2 人员协同

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需要施工各方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协同配合。项目经理作为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统筹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协调各方资源,确保两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员和质量员应密切配合,相互沟通信息。安全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可能同时也会影响工程质量,应及时通知质量员;质量员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同样应及时反馈给安全员。施工人员也应增强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和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既要注意自身安全,又要保证施工质量。通过人员协同,形成全员参与、共同负责的良好工作氛围。

3.3 方法协同

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协同运用。例如,在安全管理中采用的 PDCA 循环(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质量控制工作。在安全管理计划阶段,制定安全目标和措施;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实施安全管理;在检查阶段,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处理阶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工作也可以按照这一循环进行,通过不断循环改进,提高工程质量。此外,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中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信息的共享和实时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方法协同,实现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机结合,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结语

高压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有效的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严格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构成了施工安全管理的坚实防线;设备与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工程验收质量控制则为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协同机制,实现目标协同、人员协同和方法协同,能够全面提升高压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管理分析[J]. 吴志超.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1)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 李雨松.大众标准化,2023(22)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新策略研究[J]. 谷文彬.中国设备工程,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