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汤杰

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  637500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既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更肩负着传递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然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仍将教学重心置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对文本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导致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时易产生认知偏差,甚至出现“文化自卑”倾向。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既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回应时代需求、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

1、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语言与文化的共生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英语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通过语言学习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必修三 Unit1《Festivals aroundthe World》通过对比中外节日文化,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节日作为文化基因的独特价值,从而在语言实践中实现爱国主义情感的自然渗透。

1.2 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提出,英语教育应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强调帮助学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这一要求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英语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与方向指引。

1.3 学生认知发展的现实需求

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其认知特点决定了抽象说教难以产生持久影响。通过情境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实践路径,可将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内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2、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2.1 情境化教学实践的多元探索

情境化教学通过创设真实、可感、可参与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体验。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2.1.1 生活情境:贴近学生日常经验

例如,在教授“环境保护”主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校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现实问题,并结合本地环保政策设计倡议书,将语言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

2.1.2 历史情境:依托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

例如,在讲解“科技发展”主题时,教师可引入“中国航天事业”案例,通过播放神舟系列飞船发射视频、分析英文报道中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用英语撰写“致航天员的一封信”,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2.1.3 国际交流情境:模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场景

例如,在“中国文化周”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用英语制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海报,或通过 VR 技术虚拟“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传播中国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2.2 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传统英语教学评价多以“分数”为核心,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素养发展。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需构建“过程性 + 发展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将爱国情感表达、文化传播能力和价值观判断等纳入评价维

度。

2.2.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通过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小组互评等方式,实时反馈学生在情境任务中的表现。例如,在“中国文化之旅”项目中,教师可设计评价量表,从“文化内容准确性”“语言表达流畅性”“情感态度投入度”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并附具体改进建议。

2.2.2 总结性评价:综合成果展示

通过项目成果、问卷调查、演讲比赛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素养发展。例如,在“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中,教师可邀请校外专家担任评委,从“文化理解深度”“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打分,并颁发“文化传播小使者”证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使命感。

3、实践成效与反思

3.1 实践成效

以某实验校为例,通过实施“文本—情境—评价”三维策略,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从 62% 提高至 89% ;在省级“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比赛中,该校学生获奖率达 45% ,较实施前提升 28 个百分点;问卷调查显示,92% 的学生表示“更愿意主动了解中国文化”, 87% 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反思与改进

当前实践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教师对教材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导致情境任务设计流于形式;二是城乡学校资源差异显著,农村地区难以开展 VR等高科技情境教学;三是评价体系中“价值观判断”维度缺乏量化标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未来改进方向包括:加强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开发低成本情境教学资源,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价值观评价模型等。

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英语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抓手。通过教材文本深度挖掘、情境化教学实践、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等路径,可有效实现语言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 + 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模式,例如利用 AI 生成个性化文化学习资源,或通过情感计算技术实时评估学生的爱国情感变化,为新时代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技术赋能。唯有如此,才能培养更多兼具语言能力与家国情怀的“中国故事讲述者”与“文化传播者”。

参考文献:

[1] 基于读思言模型 , 引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J]. 褚艳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4(04)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M]. 习近平 . 人民出版社 .2022

[3] 中国文化概况[M]. 廖华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