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创新
杨全伟
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民生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的现状,提出了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旨在推动民生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促进民生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短视频;民生新闻;创新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为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的特点迅速崛起,对传统的民生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探讨和探讨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路径,对民生新闻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的现状分析
(一)新闻传播途径的局限性
民生新闻,作为反映民众生活、传递社会声音的重要窗口,其传播方式直接影响着信息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的接收程度。然而,许多民生新闻编辑仍然固守着传统的电视、报纸等传播渠道,忽视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的巨大潜力。这种局限不仅限制了新闻的传播范围,也使得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难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黏性[1]。
(二)与社会群众互动的缺失
民生新闻,其核心在于“民生”,即关注民众的生活和需求。然而,在现实的编辑工作中,民生新闻却往往缺乏与社会群众的有效互动。新闻线索的收集、内容的编辑、甚至传播后的反馈,都很少能听到群众的声音。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使得民生新闻难以真正贴近群众、反映群众的心声。群众是新闻的主体,也是新闻的受众,缺乏与群众的互动,民生新闻就失去了其生命力。
(三)新闻编辑人员专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编辑工作对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新闻媒体并未能为编辑人员提供足够的技术培训和支持。这使得编辑人员在面对新技术、新平台时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一些编辑人员自身也缺乏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导致其在编辑工作中难以创新、难以进步[2]。
二、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一)创建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
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民生新闻编辑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建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新闻编辑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编辑人员能够迅速捕捉社会热点,精准把握公众关切,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民生实际。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打开了新的渠道。编辑人员应充分利用新闻APP、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以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推送新闻,拓宽传播范围,提高新闻的影响力和覆盖率。
(二)深入到社会群众当中
民生新闻要真正反映民生,就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编辑人员需要走出办公室,走进基层,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深入的调研和走访,编辑人员能够获取第一手的社会信息,为新闻编辑提供真实、生动的素材。同时,研究当前新媒体时代下人民群众对民生新闻的看法与反馈也至关重要。编辑人员应密切关注观众的评论和意见,及时调整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使民生新闻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3]。
(三)强化新闻编辑专业团队建设
面对短视频的冲击,民生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编辑能力。新闻媒体应高度重视新闻编辑专业团队的建设,为编辑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培训,编辑人员可以掌握新的编辑技术和理念,提高新闻编辑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新闻媒体还应注重提高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编辑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四)创新民生节目形式,提高节目质量
在短视频时代,民生新闻节目需要不断创新形式,提高节目质量。编辑人员应优化传统电视民生节目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方式,摒弃陈旧、单调的节目模式,引入新的元素和手法,使节目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要积极借鉴和运用其他优秀节目的制作方式,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新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4]。
(五)提高民生新闻的交互性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机会。编辑人员应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拓展与受众的交互渠道,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同时,要承载媒体与受众的多形式交互,不仅限于文字交流,还可以尝试视频互动、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结束语
在短视频冲击下,民生新闻编辑必须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创新策略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发展。通过创建多样化的新闻传播方式、深入社会群众、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创新节目形式以及提高新闻的交互性等措施,民生新闻编辑能够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凌霄.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策略探析 [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3):191-193.
[2] 张燕.煽情艺术在民生新闻中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8):89-91.
[3]潘倩云.5G时代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机遇与挑战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3,25(2):16-17 .
[4]张涛,吕华远.新闻传播中正能量如何收获大流量[J].青年记者.2022,(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