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学习活动链的设计与优化
薄婧妆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130212
引言
在三年级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常面临活动设计零散、学生知识吸收不连贯的挑战。若单独教授单词、句型,学生虽能机械记忆,却难以在真实交流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为有机整体,而活动链的设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将词汇、句型、语用功能等要素自然融合,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步建立完整的语言能力。
一、单元活动链的设计步骤
活动链设计需紧扣单元核心目标,将知识拆解为相互关联的环节,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梯。
(一)明确主线,搭建活动框架
设计活动链的首要任务是提炼单元核心主线,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路径。主线的确立需基于语言目标与生活场景的融合,既要体现知识的逻辑关联,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 " 颜色与偏好表达 " 单元为例,教师需先解构单元目标:基础词汇积累→句型结构内化→综合表达应用。基于此,可构建" 感知输入→交际训练→实践输出" 的三阶框架。
在具体实施中,初级阶段通过多感官刺激强化词汇记忆。例如利用颜色转盘游戏,让学生在转动指针时同步跟读对应颜色的英文名称,结合视觉提示(色块)与听觉输入(发音),建立音形义的直接联结。中级阶段转向交际功能培养,设计同伴调查任务,提供结构化对话支架(如 "Do you like...?" "Myfavourite is..."),引导学生在真实互动中掌握偏好表达的句式结构。高阶阶段侧重创造性应用,如小组合作制作彩虹主题手工作品,并要求用目标语言进行成果展示。这种从机械记忆到自由表达的分层设计,既保证了知识习得的系统性,又实现了语言能力的阶梯式提升。
(二)创设情境,增强活动关联
教师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单元主题,构建贯穿始终的任务情境,使分散的语言训练转化为有意义的整体体验。以 " 饮食偏好 " 单元为例,可创设" 健康饮食推广周" 主题情境,将词汇学习、句型操练融入情境任务链。
在初始阶段通过情境导入建立认知基础:播放餐厅点餐动画,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类词汇及表达喜好的功能句式。然后延伸至实践环节,设计 " 营养师挑战赛 " 任务,学生需根据膳食金字塔原则,使用目标句型("Does shelike...?" "We should eat more...")为不同体质同学搭配餐单。最终开展 "校园美食节 " 模拟活动,分组设计健康食谱并进行全英文推介。这种递进式情境设计,使词汇记忆(如meat、vegetables)、语法结构(第三人称单数疑问句)与语用功能(建议与说明)自然融合,学生在完成连贯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语言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跨越。
二、活动链优化的实用策略
活动链的优化需立足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形式创新与差异化设计,使语言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教师应打破单一活动模式的局限,在保持目标统一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任务形式与支持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宜的学习路径。
(一)从机械操练到真实表达
传统机械重复虽能强化语言结构记忆,却易割裂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的关系。优化策略需将语言训练嵌入真实生活场景,借助具象化任务驱动学生自然输出。例如在“家庭成员喜好”主题教学中,可设计“家庭档案”项目:首先让学生收集家人生活照并标注称谓(如 father/mother),继而通过“Doesyour father like... ?”的调查访谈,运用第三人称单数疑问句式收集数据,最终汇总全班结果形成“家庭喜好分布图”。此过程中,语言学习转化为信息采集与处理工具,学生既掌握了“Does he/she like...?”的语法结构,又通过数据可视化理解如何用英语描述群体特征。相较于反复朗读句型的传统模式,这种真实任务能激发表达动机,使语言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必要载体。
(二)巧用多形式活动衔接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需通过多感官刺激维持学习兴趣。以“天气与服饰”单元为例,可建立“感知—关联—应用”三级活动链:第一步播放配乐天气动画,让学生在视听联动中跟读“warm/cool/windy”等核心词汇;第二步分发四季场景卡与服饰贴纸,开展“What do you wear in...?”的配对游戏,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气候与衣着的逻辑联系;第三步创设“校园气象站”,提供温度计、风向标等道具,引导学生用“Today is... You should wear...”进行模拟播报。这种从听觉输入到视觉匹配,再到动作输出的递进设计,既符合“具身认知”理论,又能帮助学生在不同模态活动中自然内化语言规则。
(三)设置分层任务
学生语言能力存在客观差异,统一化任务易导致“优生吃不饱、弱生跟不上”。教师可依据单元目标设计弹性任务链,提供多层级“脚手架”。例如在“购物经历”主题下,基础层设置图片闪卡游戏,要求学生快速指认“bought/ate/drank”等动词过去式;进阶层提供超市购物小票模板,指导学生用“Whatdid you buy? I bought...”创编对话;挑战层则设计“促销策划师”角色,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海报,用“We bought 50 apples yesterday! Come andget them!”等句式撰写广告语。三个层级任务共享“过去式表达”的核心目标,但分别侧重词汇识别、句型应用和创意输出,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成长。
结语
单元活动链的设计如同串珠成链,教师需把握“目标聚焦、循序渐进、形式多样”三大原则。通过将听、说、读、写活动有机串联,让学生在完成贴近生活的任务中自然习得语言。学生从诵读诗歌到制作天气转盘,再到撰写旅行日记,每一步都紧扣主题且逐步提升难度。这种设计既能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1] 楼玉桃 .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单课有效教学实践——以 Unit 5 What does he do? 及其第六课时 Zip’s dream job 为例 [J]. 英语教师 ,2023,23(2):141-145.
[2] 李悠悠 , 高翔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J]. 教学与管理 ,2024(35):38-42.
[3] 迟明琳. 基于问题情境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行动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