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自理更自主 享生活乐成长
林蓉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莲池路莲池幼儿园 637000
摘要:9月,我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小班,三位老师和29个孩子共同组建了新的“大家庭”,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故事,更包含着许多的责任。幼儿的安全、学习和成长、班级的常规,老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家长工作等等,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重要任务。作为班长,我始终以“学习—实践—反思”的闭环模式推动团队成长,通过多维学习与持续反思,逐步形成科学化、动态化的管理机制。
一、成为“学习型”幼儿教师
(一)善于分析,班级管理有目标
开学前,我们对班级29名幼儿全覆盖的进行了实地家访或电话家访,初步了解了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通过对家长反馈情况的汇总,我发现: 65%以上的家长非常焦虑孩子入园后的适应能力,根据以上情况,在小六班召开的第一次班务会中,通过讨论,围绕孩子们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问题共同构建了小班上期的的班级文化建设框架:“慧”自理更自立 “享”生活乐成长、以培养幼儿自主自理能力为目标,让幼儿在自我感受、自我调适、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做自理小达人,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有为班级体服务的意识。
(二)善于学习,班级管理有方法
怎样用科学高效的方法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学习,我们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幼儿园的学期保教计划,做到对各项工作任务心中有数;
2.通过借阅或自费购买的方式,学习跟幼儿教育和班级管理有关的专业书籍,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各项专业素养和班级管理能力,让班级管理更有方法;
3.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班级管理的经验,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
(三)善于反思,管理方法有调整
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并及时回应和调整,首先是在教育理念、常规要求、教学组织等教育方法上要多反思,幼儿是否自主,是否以幼儿为本,第二是班级老师之间的合作要“慧”分工,要根据每个老师不同的特点结合不同的工作进行科学分工,最终达到默契合作,第三是班级环境和物品收纳遇到不合适要果断调整布局,做到视觉美观、动线合理、取放方便,第四是来自班级幼儿的反馈、家长的反馈、同事的反馈以及领导的反馈要善于倾听,深入思考,采纳合理有意义的建议,及时做出调整。
二、打造“互动式”的生活环境
“互动式”的生活环境创设,为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生活经验。”结合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温馨真实的生活环境
小班幼儿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容易情绪焦虑。加之动手能力欠佳,但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人或事,因此,创设温馨真实的环境能让幼儿产生共鸣。如 :娃娃家的全家福照片墙,孩子感兴趣的角色扮演服装和装饰,娃娃餐厅里的锅碗瓢盆扫烤架、各种食材玩具等,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温馨真实的环境,孩子们乐意在游戏中学着妈妈折衣服、裤子、晾衣服、穿上动物或公主服扮演角色等。在温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让小班幼儿体验生活的乐趣,积累生活经验,将被动学习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
(二)创设参与操作的生活环境
生活区的“吃饭香香”、“喝水棒棒”,每一次自己吃完饭菜、认真喝水后就可以在自己的小棍上串一颗珠子;吃完餐点水果后自己到小镜子前拿纸巾擦干净脸、嘴和衣服;午睡乖、会自己独立如厕、穿脱衣裤鞋子可以“送你一朵小红花”自己贴好并数一数;每个孩子座位附近有自己的专属置物格,自己的美术作业、彩笔、成长册可以自己取放等。通过可操作性生活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便于替换的生活环境
环境是为幼儿服务的,老师创设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时调整,在不断的调整中,让幼儿能更有效地与环境“互动”,如将闲置的桌面收纳盒可以串联起来成为落地收纳架,合理放置于各个教室区域中,便于幼儿就近分组收纳,方便取放,避免拥挤。
三、开展“体验式”游戏教学
(一)通过生活区游戏促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
我们将生活区活动内容整理为适合幼儿年龄段的三个关键经验: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秩序感与专注力、生活认知与自我服务。并根据三个关键经验点有针对性的投放材料。
1.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方面可以投放勺子、杯子、各种豆子、小夹子等材料锻炼幼儿手眼协调地抓、倒、舀、夹等较粗放的动作。投放废报纸、各种串珠、细绳子让孩子练习撕画、串项链、穿珠子,发展幼儿左右对称的小肌肉协调能力;投放带壳豌豆、花生、瓜子等让孩子剥壳,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2.发展幼儿的秩序感与专注力;玩耍后要求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主动收拾弄脏的桌面或玩具,保持桌面整洁,收拾时要爱护游戏材料,不乱扔不损坏,分类、有顺序的摆放游戏材料,
3.发展“生活认知与自我服务”能力,提供系鞋带、编辫子、扣扣子、拉拉链等玩具,引导幼儿练习并运用到自我服务中,。
(二)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
“生活中的许多自理能力都可以融于游戏之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所在,并将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和幼儿喜欢的游戏有机结合。”班级区角可以提供很多角色扮演主题,比如扮演爸爸、妈妈照顾宝宝、扮演厨师炒菜、扮演售货员培养整理方面的能力,知道物品原路归还、学会分类摆放等。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生活,并得以锻炼,从而促进自理能力的养成。
(三)通过教学游戏促进幼儿初步自理能力的养成
游戏教学法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老师把幼儿园的教育计划、目标、要求和内容,融于各种游戏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实质上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四、构建“合作式”家园共育
围绕如何构建互动、互助的家园合作形式,确定了小六班家园合作的目标、合作形式和合作内容。让一学期的家长工作有了更清晰度方向。
共创家园合作目标:
开学前通过家访、电话约谈方式对幼儿家庭情况、能力发展情况、身体特殊情况等进行了全覆盖摸底了解,通过家长反馈的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孩子的基本情况确立了家园合作目标式:家园携手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为目的,让幼儿在自我感受、自我调适、自我锻炼的过程中做自理小达人,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幼儿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
(二)优化家园合作形式
1.线下家园合作形式
采取多种沟通形式,指导家长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了解入园初期家长的焦虑和需求。线下形式包括:家长会、专题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义教、实地家访、到园约谈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更充分的了解、观察和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有重点有针对的做好家庭教育。
2.线上家园合作形式
家园合作需要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理念、教育目标,获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组织家园合作活动时,线上合作为很多工作繁忙的家长提供了便利。主要要三种方式:
(1)日常利用电话、微信、网络等方式,保持班级老师与家庭的常态化密切联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日常表现,宣传科学育儿常识;幼儿在园发生的身体、情绪、交往矛盾、意外受伤等特殊情况,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并及时通过电话、微信告知家长情况,让家长放心。
(2)根据生活自理能力每个阶段的配合重点设计了《鞋子对对碰》、《“衣”探究竟》等亲子互动表格,让家长训练孩子自理能力更有方法,如:怎样引导孩子观察发现自己的鞋子衣服不同的地方,认识衣服的里外正反,用儿歌引导孩子怎样区分鞋子的左右,学习巧妙的穿衣方法等;
(3)利用家园栏小程序开展幼儿自理能力训练的亲子打卡练习活动,每天关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练习,制作奖状对完成打卡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