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陈静

微山县奎文小学 27760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小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要求。思维导图是一种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信息理论等多个学科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通过诸多线条、图形、文字的应用帮助使用者对学习、思考过程中对中心主题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进而明确不同要素之间逻辑关系,帮助使用者明确中心主题的整体框架,对中心主题产生清晰全面的认识。自思维导图在上个世纪60 年代被创造出来至今,这一工具和方法在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目前一些学者和教师也已经开始对这种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提炼出思维导图系统化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有重要价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以思维导图为教学工具,可以依据教学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在黑板上绘制思维框架,帮助学生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主次关系,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一目了然、主次分明,这对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有重要价值的。而且由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学生在日后的复习巩固环节中也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有助于提升英语学习成效。

(二)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

由于缺少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很多小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往往采取比较被动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学生被动地听取知识,并在课下通过反复地背诵、练习来强化记忆。一些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并不会主动地对一些知识进行思考,对于一些知识如何学习、如何吸收和应用都处于茫然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刚刚接触英语学科的小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模式,所以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借助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就可以将相关知识系统地、条理化地进行梳理,从而引导小学生逐步认识到英语知识的内在关联,从而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英语学科学习思维。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预习阶段

小学英语学习中,课前预习至关重要。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知识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以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后续的复习中能够有所侧重。教师可以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提出学生预习阶段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预期。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现预习成果,将下一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以框架的方式进行展示。例如在三年级的“my family”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对下一课所要学习的典型句式“Who ’s thisboy /girl?”进行思考,了解句型框架和结构关系,构建其他家庭成员用语与本句型之间的框架和结构关系。

(二)课堂教学阶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是重点内容,在这个教学内容中,教师都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在词汇教学方面,小学英语中有一些词汇的记忆难度是比较大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将一些具有关联关系的词汇进行串联,帮助学生了解同类词汇的同性特征,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一类词汇的掌握水平。例如在 near the window”、“on the floor”、“in the desk”等介词的使用上,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不同介词所表达位置关系上的内涵。教师也可以在内容学习结束后,对于本单元词汇借助思维导图来整理成词汇网,以便将分散的词汇相互串联,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环节中,小学英语试卷中的阅读占比是比较高的,阅读本身是对小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综合性的考量,而阅读一直也是难度比较大的英语教学内容。有的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少了预习的习惯,而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以及很多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所以在阅读时往往很难做到边阅读、边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手段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以便学生能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达到预期的阅读目标。教师可以从“what、where、how、who、when”几个角度来设计阅读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

在英语写作方面,英语写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情况以及写作素材的积累情况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小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除了受到英语语言知识积累的束缚,部分小学生还受到日常生活素材积累不足的影响,而对于日常生活素材的积累,教师很难仅仅依靠简单的讲授来启发学生,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其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改变学生在传统写作中出现的畏难情绪。例如以“My favoriteseason”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季节从人物、景物、植物、动物等多个角度对不同季节下的要素进行梳理,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和写作素材,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便于学生能够文如泉涌,进行灵活自由地表达。

(三)课后总结阶段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借助思维导图来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梳理最近所学的英语学科知识和重难点,做好从宏观上把握学习重点。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知识点安排、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等多个角度建立思维导图,对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以便不断调整英语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加入思维导图方面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也有助于丰富英语课后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五年级“What can you do?”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思维导图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事情进行展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纳入其中,也可以基于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每日生活的重点事项,有助于构建适宜的英语学习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华荣 . 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性策略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18):89-93.

[2]纪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 ),2024,(04):112-114.

[3] 伊毅 .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实践探究 [J]. 中学生英语 ,2024,(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