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检验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与优化策略

作者

李迎春

大同守佳消化病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检验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及优化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检验科接受检验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检验科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检验用时短于对照组,报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效率、报告准确性,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同时,基于系统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检验科的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检验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优化策略

当前,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检验科是医院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承担较大工作压力[1]。然而,常规检验科管理面临较多的检验数据,效率不高、未能及时处理数据、无法保障报告准确性的问题。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检验科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检验数据,有助于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验满意度[2]。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前后的效果,分析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提高检验科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检验科接受检验8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3~78岁,平均(45.71±7.80)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79岁,平均(44.69±6.9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科管理,工作人员按常规流程进行检验信息记录工作、报告审核等。

观察组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1)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相关检验仪器,系统实时采集各项原始检验数据,防止因人工录入引发的错误。主要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及检测结果等数据,构建庞大的原始数据库。(2)分析处理。系统借助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大数据分析算法深度挖掘采集的数据,比如进行异常值监测模型建立,及时标记和预警偏离正常范围的数据,便于检验人员及时复核。(3)流程优化。系统根据历史检验数据和实时运行状态,借助仿真模拟技术动态优化检验流程。以不同检验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结合项目复杂程度,进行资源配置,高效使用仪器设备。同时,系统以检验科的工作负荷为依据,为检验人员安排工作任务,优化配置人力资源。(4)报告审核。系统中包括自动审核功能,且具备完善的审核规则库,包括各个不同检验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正常参考范围等。系统初步审核检验报告,若报告合格,则直接放行,并标记存在疑问的报告,便于检验人员及时审核,提高报告审核的准确性与效率。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检验效率和报告准确率,统计两组样本从采集样本到出具报告的时间,并计算平均检验时间。同时,通过人工复核的方法,统计两组样本检验中数据的错误,计算准确性。

观察两组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分100分,<65分为不满意;65~85分为基本满意;≥86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计算统计学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分别为率(%)、( ±s),组间进行c2、t检验。以P<0.05表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检验效率和报告准确率

观察组检验用时短于对照组,报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验用时短于对照组,报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检验科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能因为该系统的应用,自动采集和处理了检验数据,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时间浪费。其次,优化了检验流程,合理利用检验资源,快速地处理样本,缩短检验时间。与此同时,智能化分析检验数据,及时发现数据异常并提出预警,便于检验人员及时复查和修正。此外,通过系统的自动审核功能初步筛查报告,减少人工审核疏漏,提高报告的准确性[3]。最后,对检验流程进行优化,便于患者能够快速地完成检验项目,缩短了等待时间。同时,系统应用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自然提高了满意度。

然而,当前大数据分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同样面临一定的问题,如部分医院的硬件设施满足不了系统运行的需求、需要不断优化系统的数据分析算法、医护人员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等。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硬件设施升级。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及时更新服务器和计算机等设备,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强化网络建设力度,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二是算法优化。加大力度研究并改进大数据分析算法,以检验需求为依据,提高算法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定期评估与优化算法,确保系统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检验数据。三是人员培训。定期为医护人员提供系统操作、数据分析法、故障排除法等方面的培训,且鼓励其遇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优化建议。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检验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检验效率,提高报告准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针对该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硬件设施升级、算法优化和人员培训等方法完善系统的功能,提高该系统的应用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优化路径研究[J].移动信息,2025,47(1):81-82,85.

[2]刘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分析[J].中国信息界,2024(5):167-169.

[3]何惠梅.全程信息化管理在提高医院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