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路径探讨

作者

陈锦妃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在全球文化交融与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桥梁,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课堂的单向知识灌输、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致使学生学习动机日渐式微。本文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度剖析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特征,从教学内容活化、方法革新、评价重构等维度,系统探索激发学习动机的创新路径,为激活英语课堂活力、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动机;激发路径;教学创新

引言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英语课堂承载着塑造语言思维、涵养文化品格的重要使命。但当下,“重应试轻应用” 的教学倾向、程式化的课堂活动设计,使得英语学习沦为机械记忆与重复练习,学生被动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突出。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将 “要我学” 转化为 “我要学”,已成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命题,对推动英语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转型意义深远。

一、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理论基础

1.1 学习动机相关理论概述

学习动机理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当学生的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时,学习动机将显著增强,如在英语课堂中获得认可、实现目标可激发深层学习动力;成就动机理论指出,个体对成功的渴望驱动其主动学习,教师可通过设置适度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此外,归因理论强调引导学生将学习结果归因于努力等可控因素,能提升学习信心与积极性。这些理论为教师理解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机制、设计有效激励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1.2 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前期,心理发展呈现独特特征。在英语学习方面,他们既渴望展现自我,又易因挫折产生畏难情绪。此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偏好趣味性强、互动性高的学习活动,如英语短剧表演、游戏化学习;同时,他们重视同伴评价,渴望在群体中获得认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竞争机制能有效调动学习热情。但部分学生因英语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易陷入自我怀疑,教师需精准把握其心理动态,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树立学习信心。

1.3 学习动机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影响机制

学习动机如同课堂学习的 “引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高动机水平的学生更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如主动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其语言输出频率与质量显著高于低动机学生;在知识吸收层面,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专注、更持久地投入学习,提升记忆效果与理解深度。此外,学习动机还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面对复杂语法、陌生词汇时,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形成良性学习循环,推动英语综合能力稳步提升。

二、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具体路径

2.1 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吸引力

教学内容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核心载体。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引入英文歌曲、影视片段等素材,如通过《冰雪奇缘》主题曲学习词汇与语法,提升内容趣味性;将时事热点融入教学,如探讨环保主题的英文新闻,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注重文化内容渗透,对比中西节日习俗、餐桌礼仪等,激发学生文化探究兴趣。此外,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分层学习任务,如基础任务巩固词汇语法、拓展任务开展主题辩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习获得感。2.2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参与度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激活课堂的关键。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购物、问路等真实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运用英语,如模拟机场值机对话,提升语言应用能力;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如 “家乡文化英文宣传册制作”,开展资料收集、合作创作等活动,培养综合语言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与智能教学工具,如英语学习 APP、在线互动平台,实现人机互动与即时反馈,增强学习趣味性与自主性,使课堂从 “教师主导” 转变为 “学生主体”。

2.3 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学习成就感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持续激发学习动机的保障。打破单一分数评价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项目成果等纳入评价范围;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如学生自评学习态度、同伴互评小组贡献、教师评价语言准确性,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对学生的进步与亮点进行个性化表扬,如 “你的口语表达流利度进步显著”,同时提出建设性建议。设立多样化奖励机制,如 “英语进步之星”“创意表达奖”,让学生在不同维度获得成就感,保持学习热情。

三、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保障与优化

3.1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是学习动机激发的关键实施者。除传统的英语教学技能培训与教研活动外,可拓展多元化学习渠道:参与跨校联合教研与名师工作坊,通过观摩优秀课例、集体备课实现经验共享;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EdX 等,系统学习国际前沿的英语教学法(如 CLIL 内容与语言整合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定期研读《教育心理学》《动机与人格》等专业著作,并结合实际教学撰写反思日志,将理论转化为精准把握学生心理、优化教学策略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实践,如设计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英语课堂:借助 AI 语音评测系统实时纠正学生发音,利用智能写作批改工具提供个性化反馈;探索 “英语 +” 跨学科教学,将地理、历史等学科内容融入英语课堂,拓宽教学维度。

3.2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家庭与学校协同发力能有效强化学习动机。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线上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质量,同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状态;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如亲子共读英文绘本、观看英文电影,避免过度施压或放任不管。家校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与奖励计划,如完成阶段学习任务可获得家庭旅行奖励,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激发提供稳定环境。

3.3 学习动机激发的动态调整机制

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动态变化性,需建立灵活调整机制。教师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反馈,如询问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度、学习困难点;分析学习数据,如成绩波动、作业完成时长,评估动机激发效果。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优化教学策略,如调整任务难度、更换教学方法,确保动机激发措施始终契合学生需求,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与学习动机的长效维持。

四、结论

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项系统且富有创造性的工程。通过夯实理论基础、创新实践路径、强化保障机制,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重塑英语课堂活力。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持续探索动机激发的新策略、新方法,促进家校深度协同,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5):98-100.

[2]蒋卫.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4,(25):108-110.

[3]宋鹏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学习的评价研究[J].华夏教师,2024,(2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