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作者

崔心亮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省寿光市 262700

摘要: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潍坊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为例,立足学校应用型特色与品质本科高校建设的办学定位,根据《大学体育1-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充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健美操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抓住课程教学主渠道,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注重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达成“健体铸魂,以体育人”的课程宗旨。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思政;体育教学;健体铸魂;以体育人

前言:为贯彻“教高[2020]3号”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潍坊科技学院立足学校应用型特色与品质本科高校建设的办学定位,根据《大学体育1-健美操》课程的特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充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到健美操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结合大学体育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潍坊科技学院思政课程项目《大学体育Ⅰ》,项目编号:2024KCSZKC22)

一、潍坊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分析与研究,深挖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融入元素,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个教学任务中重构课程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看力打造健美操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建设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仿、论、讲、练、创、展、赛”多元、立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传授健美绿知识、技能的同时,不仅引导学生用身心感受音乐和律动之美,激活学生的自信心,还在课程中融入乐观自信、顽强拼搏、健康审美、团结合作等思政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学生内化于心,最终落实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潍坊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1.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途径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贯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建设模式。从优化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等多个环节,遵循我校健美操公体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侧重点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并将育人贯穿课堂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将健美操技能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培养学生科学健身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体质,提升全民族素质,实现体育强国,引领学生核心主义价值观。

2.构建了“仿、论、讲、练、创、展、赛”多元、立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仿”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借助公体课网络资源和“潍科运动”平台,发布任务,对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引导。通过理论知识和比赛视频的学习,加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在之后的其他体育类课程中,同学们会自发地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实践之中。

课中,“论、讲、练、创、展”采用“小团队”分组教学方法,详细设计健美操技能教学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小团队”中分别进行队形和造型的创编、最后以小团体表演作为考试形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促进学习提高,为集体智慧和努力一起演练,达成学生懂得“爱集体爱同学”,学会在妥协中成长,成长为有温度、有热度,能为集体荣誉而战斗的新时代五有学生。

思政素材紧扣目标,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新时代具有文化内涵和践行能力的时代新人。本课程采用的典型思政素材类型、对应的思政目标、思政素材,体现了课程中蕴含的精神和品质。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小团队”展演任务为导向,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分组练习,在完成展演任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展演的编排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等精神;在完成展演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的能力,增强个人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后,“赛”注重学生的收获,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借助山东省健康活力大赛平台,选拔学生参加比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集体荣誉感,敢于拼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1.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与评价方式

构建健美操课程多元评价机制,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制定包含知识、技能、素质、品德等几方面内容的课程考核方案,包括评价内容、形式、权重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终确定课程成绩。对于学生素质评价,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以汇报演出任务为载体,学生、教师协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的养成进行全过程评价。

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实施,学生在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上得到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在展演和汇演中表现出了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品质,体现了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②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生争当志愿者,为人民群众牢牢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

③团队思政教学理论水平明显提升。

3.评价、成效、示范等

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建立了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课程思政整体教学设计、教案,在校内其它体育课程已经进行推广,健美操团体操表演连年在校春季运动会开幕式汇报演出,成效显著,为其它体育课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样板,具备课程思政示范辐射的潜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体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本文根据潍坊科技学院公共体育课程专业特色,融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理念,努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培养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培养综合素养包括学生的领导才能、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和法律法规意识,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饶飞雪;陈海东.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文化分会成立大会暨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2024

[2]课程思政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实施困境、纾解路径与教学模式研究. 王艺霏;栾传凯.第九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2024

[3]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育人优势及实践路径[J]. 谢伟.辽宁体育科技,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