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对缓解拥堵效果的实证研究

作者

杨国成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71030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持续扩大,机动车保有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交通拥堵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凭借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成为近年来交通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整合各种交通信息资源,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 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主要包括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智能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协作,实现了对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 城市拥堵现状及传统解决方式的局限性

2.1 城市拥堵现状

当前,城市拥堵问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在大多数城市的高峰时段,主要道路和路口往往出现车辆排长队、行驶缓慢的现象,甚至出现大面积的交通瘫痪。拥堵不仅发生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在一些特殊时段如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拥堵情况更为严重。城市拥堵导致车辆行驶速度大幅下降,据相关统计,在拥堵严重的城市,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仅为10-15 公里/ 小时,远远低于正常行驶速度。

2.2 传统解决方式的局限性

为了缓解城市拥堵,传统的解决方式主要包括扩建道路、限制车辆出行和优化交通管理等。扩建道路是一种直接增加道路资源的方式,但受到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在城市中心区域难以大规模实施。而且,单纯地扩建道路可能会诱发更多的交通需求,导致“诱增交通量”现象,最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限制车辆出行如采取限行、限购等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道路上的车辆数量,但这种方式也受到居民的广泛争议。

3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缓解拥堵的作用机制

3.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部署在道路上的各种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位置、道路状况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城市交通的动态变化,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2 智能信号控制与优化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流量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实现对路口交通的智能化控制。传统的信号灯配时方案通常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容易导致路口通行效率低下。而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分析交通流量数据,能够动态调整信号灯的绿灯时间、红灯时间和黄灯时间,使路口的通行能力得到最大化利用。

4 实证研究设计

4.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选取国内某一中等规模城市作为研究区域,该城市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已初步建设并投入使用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本身采集的实时交通数据,如交通流量、平均车速、拥堵持续时间等;二是通过人工调查和统计获得的相关数据,如居民出行方式、机动车保有量等。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了一套包含交通流量、平均车速、拥堵持续时间、通行效率、交通事故发生率等指标的评价体系。其中,交通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反映了道路的负荷程度;平均车速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衡量道路通行效率的重要指标;拥堵持续时间是指道路发生拥堵的时间长度,反映了拥堵的严重程度。

4.3 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通过统计分析,对研究区域的交通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交通拥堵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与缓解拥堵效果之间的关系。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通过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了解系统在缓解拥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优化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交通流量变化分析

通过对研究区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前后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高峰时段,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有所下降,而在非高峰时段,交通流量相对稳定。这表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能信号控制和交通诱导,有效地分散了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减少了道路的负荷程度。

5.2 平均车速与拥堵持续时间变化分析

实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后,研究区域的平均车速得到了显著提高,拥堵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从原来的 12 公里 / 小时提高到了 18 公里 / 小时,提高了 50% ;拥堵持续时间从原来的平均每小时30 分钟缩短到了 15 分钟,缩短了 50% 。这说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和提供实时交通诱导信息,有效地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减少了车辆在道路上的等待时间,缓解了交通拥堵。

6 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对缓解拥堵的效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注重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实现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和协同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整合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认知和接受度。

7 结语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缓解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本次实证研究,我们对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管理措施的协同配合,不断优化系统设计和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程谟刚 . 沈阳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 董文海 , 马泓辰 . 对于城市智能交通决策系统建设的研究 [C]// 第三十届中国 ( 天津 )201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 .0[2025-06-11].

[3] 霍丹丹 . 智慧城市中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研究 [J]. 交通科技与管理 , 20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