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井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措施研究
王海峰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一、引言
矿井井下生产环境复杂且恶劣,电气设备作为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的核心要素,其运行状态直接关乎矿井的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井下空间相对狭小,通风条件受限,存在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且湿度大、温度变化频繁。在这样的环境下,电气设备极易出现各类故障,一旦故障引发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因此,深入研究矿井井下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推动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矿井井下电气设备运行环境特点及故障诊断意义
(一)运行环境特点
矿井井下电气设备面临着独特的运行环境,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破碎、顶板压力等因素可能对设备造成机械损伤。井下空气湿度较高,电气设备易受潮,导致绝缘性能下降。此外,井下温度受地热、设备散热等因素影响,变化范围较大,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井下空间有限,设备安装与维护空间受限,增加了设备运行与维护的难度。
(二)故障诊断意义
故障诊断是保障矿井井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及时准确的故障诊断,能够在故障初期发现潜在问题,避免故障进一步恶化,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准确的故障诊断有助于快速定位故障位置与原因,为维修人员提供明确的维修方向,缩短维修时间,减少设备停机对生产的影响。此外,故障诊断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可为设备的优化设计与改进提供依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三、矿井井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类型与诊断技术
(一)常见故障类型
绝缘故障:井下湿度大、粉尘多,电气设备绝缘材料易受潮、污染,导致绝缘性能降低。长期运行后,绝缘材料还会出现老化现象,进一步削弱绝缘能力。绝缘故障可能引发漏电、短路等严重问题,威胁矿井安全生产。机械故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机械部件承受着较大的载荷与摩擦力。长期运行会导致部件磨损、松动,如轴承损坏、齿轮故障等。机械故障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电气故障,造成设备损坏。过热故障:设备过载运行、散热不良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会使设备局部温度过高。过热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降低设备性能,甚至引发火灾等事故。
(二)诊断技术
传统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感官诊断与电气参数测量。感官诊断通过维修人员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对设备外观、运行声音、气味、温度等进行观察与判断。电气参数测量则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仪器,测量设备的电压、电流、电阻、绝缘电阻等参数,以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传统诊断技术简单易行,但诊断结果受维修人员经验与技术水平影响较大,且对一些隐蔽故障的诊断能力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诊断技术在矿井井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智能诊断技术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振动、温度、电流等,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与准确诊断。智能诊断技术具有诊断速度快、准确性高、可实现远程监控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与水平。
四、矿井井下电气设备故障预防措施
(一)加强设备选型与采购管理
在设备选型阶段,必须全面且深入考量井下实际状况。井下环境复杂,存在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湿度大且温度波动明显,同时要紧密贴合生产需求。基于此,应优先挑选具备防爆性能、能适应湿度与温度变化,且可靠性出色的设备。采购环节,要严格核查供应商资质与信誉,保证设备质量达标。针对关键设备,还应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考察并开展性能测试,以契合生产要求。
(二)规范设备安装与调试流程
设备安装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安装前,对安装场地进行清理与平整,确保设备安装基础稳固。安装过程中,注意保护设备的绝缘部件,避免机械损伤。要保证设备的接线正确、牢固,防止因接线问题引发故障。安装完成后,进行全面的调试工作。调试内容包括设备的电气性能测试、机械运转试验等,通过调试发现并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完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是预防设备故障的重要保障,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与维护标准。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潜在问题。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对设备的核心部件进行重点检查与维护,如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对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件进行磨损检查等。此外,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情况,为设备的后续管理与维修提供参考依据。
(四)提升人员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
人员是设备运行与维护的主体,其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安全。加强对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知识、故障诊断与处理方法等。通过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技术交流活动等方式,不断更新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升其技术水平。注重培养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人员充分认识到电气设备故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规操作行为。
(五)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与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矿井井下电气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推动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如采用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控制。通过智能化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报警,提高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技术的研究投入,开发适合矿井井下环境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的水平。
五、结束语
矿井井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措施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矿井井下复杂的运行环境给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常见故障类型多样,故障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加强设备选型与采购管理、规范安装与调试流程、完善维护与保养制度、提升人员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以及推动设备智能化升级与技术创新等预防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矿井井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为矿井的安全生产与高效运营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矿业企业应高度重视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防工作,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矿业发展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 , 李晓峰 .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矿井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J]. 煤炭科学技术 ,2022,50(07):215-222.
[2] 王志强 , 赵丽君 . 矿井电气设备绝缘故障机理与智能诊断技术分析[J]. 工矿自动化 ,2021,47(09):96-102.
[3] 刘建军 , 孙晓燕 . 矿井电气设备故障预防性维护策略研究 [J]. 煤矿机械 ,2020,41(1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