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情景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研究
李小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830000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关键学科,其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情景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显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下情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景体验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研究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道德品质、法治意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等方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情景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下情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二、情景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情景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与优势:
情境的真实性:情景体验式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的运用,从而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实效性。
学生的主体性: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情感的体验性:情景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境中的情感刺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的实践性:情景体验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情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应用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在讲授道德修养时,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日常行为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生活案例引入: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如未成年热保护法、网络安全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法律的具体运用和效果。例如,在讲授《善用法律》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约束。例如,在讲授《尊重他人》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如何尊重他人、化解冲突。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更加生动、形象的情境。
视频素材展示: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素材,如纪录片、动画片等,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相关知识和背景。例如,在讲授《建设美丽中国》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视频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虚拟实验模拟: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模拟软件,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虚拟实验情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中体验知识的运用和效果。例如,在讲授《维护秩序》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一个模拟的交通场景,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情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例如,在讲授《社会公德》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社区服务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例如,在讲授《服务社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
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通过情境中的情感刺激和价值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情感共鸣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中的情感刺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关心国家发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关于国家近些年来取得成就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国家的伟大和民族的自豪。
价值认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中的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和道德观念。例如,在讲授《诚实守信》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关于诚信问题道德两难的情境,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了解诚信友善的重要性和维护诚信的做法。
四、案例分析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尊重他人”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式教学: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尊重他人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一位老人在公交车上被年轻人让座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情境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约束。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如何尊重他人、化解冲突。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如礼貌待人、关心他人等。
情境反思: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反思,让学生思考在情境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尊重他人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处理,如何避免冲突的发生等。
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尊重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情境中的情感刺激和价值引导,学生可以加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结论与展望
核心素养下情景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研究表明,情景体验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未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情景体验式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情景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