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作者

宋波

邮编: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 黄石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市政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市政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施工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随着市政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和规模化,施工现场管理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诸如管理不规范、沟通不畅、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市政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其成因,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文章指出,要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提升,必须从加强项目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中的不足。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确保市政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政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安全管理

引言

市政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道路、桥梁、隧道、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等多个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施工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当前市政施工现场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施工流程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可能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管理问题,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市政施工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市政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分析,探讨其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市政施工项目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当前市政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政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是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及施工效率的重要前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方式不断去改进和完善。市政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多个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安全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首先,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责任和权限不明确,导致决策滞后、执行不到位,信息传递不畅,影响项目进展。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尤其在人员和设备方面,部分工人技能不足,设备老化或配置不当,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第三,安全管理不到位,许多施工单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和培训不完善,导致事故频发。最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许多项目依然依赖传统手工记录,缺乏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管理效率低,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管理体制的优化与改进

针对市政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管理的责任和权限,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在施工项目中,项目经理是核心人物,必须具备足够的决策权限,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项目管理层级不宜过多,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优化信息流通,确保施工现场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为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责任到人,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避免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同时,项目管理团队应定期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互衔接,形成合力,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困扰。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政施工项目管理体制也应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施工现场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管理效率。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效率,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为项目优化提供依据,降低项目管理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三、资源配置与优化

市政施工现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尤其是人员和设备的合理配置,是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在人员配置上,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一些关键工序,必须安排有经验和技术的工人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新进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施工企业还应加强对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每个工人都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参与施工工作。

其次,施工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市政施工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吊车、混凝土搅拌机等,这些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和质量。为了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设备,避免出现设备闲置或设备故障导致的工期延误。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此外,应加强设备的调度管理,确保设备能够高效地进行调配,避免设备的过度集中或分散,导致施工进度不均。

四、安全管理与保障

市政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一直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市政施工项目通常涉及土建、桥梁、隧道等工程,施工现场的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首先,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做到安全责任到人。项目管理团队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施工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和应对措施。

其次,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防护网、防护栏杆、消防器材等,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机制,确保施工现场的每一项安全措施都能够得到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信息化管理的推进

市政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与信息化水平息息相关。目前,许多市政施工项目仍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方式,导致管理成本高、信息滞后、传递不畅。为了提升管理效率,施工单位应加大信息化投入,引入现代项目管理软件和监控系统。通过信息化,项目管理团队可以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资源使用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此外,信息化还能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信息化管理还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考勤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工时,避免人力资源浪费;设备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状况,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影响进度。因此,推进信息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促进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结论

市政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管理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低等,严重影响了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应从优化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安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市政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未来的市政施工项目管理将更加注重精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柱.房建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措施探讨[J].砖瓦,2025,(01):107-109.DOI:10.16001/j.cnki.1001-6945.2025.01.014.

[2]周光元.市政道路施工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1):127-129.DOI:10.16673/j.cnki.jcfzdx.2025.0041.

[3]冼皇钦,陈诗源.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技术探讨[J].新城建科技,2024,33(12):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