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师生共生发展视角下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的校本实践

作者

罗堂武

湖南省郴州市明星学校

在“双减”政策深化推进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已转向师生共生发展的系统性变革,其本质是向“生命关怀”的价值回归。近年来,立足高质量发展,以小见大、以轻见重、以点带面,建强了党建融入、规范融贯、五育融合的提质增效战斗堡垒。

一、党建融入:“小元素”交织“大系统”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明星人的办学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更是具体贯彻到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的全过程。一是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了以“三纳三培三服务”党建工作法,即将党支部书记纳入董事会,将党建工作纳入董事会议事内容,将党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并与晋升、评先挂钩;把教学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学科带头人,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学校综合管理人员;服务学生培德育,服务教师添温馨,服务社会展风采。二是构建了“红色文化长廊、开放式校史馆、党建文化墙、全人教育展厅”等党建阵地,将红色党史、传统文化、办学成果和党建品牌融为一体。三是积极开展清廉校园建设、“团队员学党史、党员微党课”系列播报、教职工户外拓展及集体生日等活动,实现了党建与学校发展相得益彰。2024 年党员同志与教师面对面谈话谈心106 人次,开展廉政家访活动8 次。党支部获2021年郴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 年郴州市两新领域标杆党组织。《“三纳三培三服务”党建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在《湖南教育》杂志刊发,并获 2024 年湖南省民办学校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典型案例。

二、规范融贯:“小细节”引领“大智慧”

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湖南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 条规定》为指引,一是队伍建设齐心,通过(磨课组研修共同体、教师研训研修共同体、学科组研修共同体、课题研修共同体、主题研修共同体)五位一体的“研修共同体”,让教学和研修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梯级成长。二是特色课程塑心,在全面开设并深入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仪式懂责任、实践会感恩、班队扬自信、节日厚根基、主题获熏陶德育课程;设置了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和劳动实践节等校园节日;开展了心理大讲堂活动,成立心理社团,依托心理情景剧、心理绘画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三是落实双减舒心,遵循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的作业管理办法,以年级组为教研团队,推进大单元、大问题、大视野作业设计理念,实施“阶梯式自助作业套餐”,以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构建作业层级;建立公示制度、检查制度,健全考评制度,确保每天课后作业学科平衡、总量合理、兼顾全体。四是多重保障安心,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活动,把防侵害、防溺水、防传染病、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自救避险、应急逃生等安全教育活动融入主题班会课、团会课、晨会课、专题讲座、模拟法庭、黑板报、参观和演练、宣传栏等安全教育中;每周 1 次安全专题会议,每月 1 次安全隐患及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并开展隐患整治、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每学期开展 6 次消防、地震、夜间、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等疏散演练、2 次防恐防暴演练;打通学生从“入校、在校、离校”全周期全线贯通、全程提升的全服务链条,全天候老师陪伴、全天候安保监控、全天候医疗保障,零距离家校沟通平台、亲子式师生关系、朋友式家校关系;突出“奖助补”多维度资助体系,以诉求“接诉即办”工作回应各界急难愁盼,让每一个学子都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自豪感。2024 年资助困难师生 360 人次 5.6 万元,捐赠郴州市九中等单位或个人 30 余万元。五是强化督导定心,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交流、数据分析、反馈指导等开展定期督导和临时督导,对督导通报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交办函,限期整改,做好“后头看”。

三、五育融合:“小步伐”踏出“大节奏”

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着眼于学生个性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心理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一是榜样引领,构建了“阵地润德 + 体验悟德 + 评选树德”育人模式,开展习惯养成、守法教育、美德电影欣赏、一歌一省、集体生日、德育作业、研学实践、争星换币、评先评优、心理疏导等育人活动。二是别样阅读,构建了“全学段 + 全学科 + 全参与”育人模式,建立“图书室 + 阅读长廊 + 班级读书角 + 家庭书柜”四级阅览区域,开展晨诵、午读、图书漂流、古诗词朗读、整本书阅读等活动。三是多样健体,构建了“一中心 + 两阵地 + 三平台”育人模式,以体育课为中心,大课间跑操、眼保健操为阵地,课间活动、课后服务体育锻炼和月体质达标为平台,开展多样化体育活动。四是式样审美,构建了“知识 + 技能 + 特长 + 展演”育人模式, 开设播音、主持、表演与导演、声乐、舞蹈、戏剧、钢琴、架子鼓、美术等共有 38 个兴趣小组课程,帮助学生至少掌握 1 项艺术活动技能。五是花样劳动,构建了“生活小事 + 身边实事 + 主动干事”育人模式,把广场、教室、寝室、厕所、食堂、花坛等作为学生劳动“微型基地”,设立劳动实践周,成立劳动服务小分队,深入公共场所参加各种公益劳动、社区治理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