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教师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

李文英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数字化转型。2022 年11 月30 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教师应当具有适当利用智能技术及软件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2025 年 4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要求“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2025 年 7 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0 部门印发《山东省“人工智能 + 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流程,构建未来学校、智慧课堂等新型教育场景的建设目标。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与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其数字化转型尤为迫切。酒店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对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研究山东省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教师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现状,对于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卷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 份,主要来自青岛、烟台、淄博、济南、聊城等山东省东、中、西部 5 个城市高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教师,具有山东省职业教育地域代表性。从年龄分布来看,25-35岁占比 20% ,36-45 岁 56.36% ,46 岁以上 23.64%,说明高职教师年龄结构成正态分布。10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比 70.91%,说明被调查教师总体教学经验较为丰富,具有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能力。主要授课程类型涵盖理论课 (56.36%),实操课 (38.18%),理实一体课(56.36%),教师教授学科符合高职教学课程类型分布规律。

问卷主要从 AI 工具使用情况、应用场景、应用效果、AI 应用态度及挑战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AI 教学应用现状。本研究旨在探索AI 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推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二、高职教师AI 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一)AI 工具使用现状

1. AI 工具普及率高,使用频率稳定

调查显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对 AI 工具的接受度较高,使用频率也较为频繁。所有受访教师均在使用AI 工具,这表明AI 工具在高职教师群体中已实现较高普及率。从使用频率来看,61.82% 的教师每周多次使用 AI 工具,27.27% 的教师每天使用 AI 工具,没有教师表示“几乎不用”。这表明 AI 工具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常规辅助工具。

2. 不同特征教师群体的AI 工具使用存在一定差异

不同教龄和年龄的教师在 AI 工具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5 年以下教龄的教师 100% 使用豆包和 Deepseek,而 10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有 89.74%。25-35 岁的教师 100% 使用豆包和 Deepseek,36-45 岁的教师 96.77% 使用豆包, 93.55% 使用 Deepseek,46 岁以上教师中 69.23%使用豆包,84.62% 使用 Deepseek。这表明年轻教师对 AI 工具的使用更为普遍,但年长教师也在逐步接受并使用AI 工具。

3. AI 工具呈现DeepSeek 和豆包的“双核心”应用格局

调查结果显示, 92.73% 的教师使用 Deepseek, 90.91% 的教师使用豆包,表明教师最常使用的 AI 工具主要集中在通用型大语言模型上,并且形成 DeepSeek 和豆包的“双核心”应用格局。这可能与通用型AI 工具功能全面、易于获取有关,也反映出专业型AI 工具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尚未普及。

(二)AI 在教学各环节的应用情况

1. 课前AI 应用:以资源生成为主

如图 1 所示,65.45% 的教师将 AI 应用于生成教学设计,60%的教师将 AI 应用于生成案例,使用 AI 生成教学课件的教师占比49.09%,使用 AI 生成图片的教师占比 40% ,这表明教师主要利用 AI进行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特别是教学设计、案例和课件的生成,这与课前备课环节的需求高度契合。

图1 课前AI 应用环节

2. 课中AI 应用:以任务布置和互动为主

课中,“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借助AI完成”的AI应用占比 80% ,“知识研学,学生借助AI 自主探究”的AI 应用占比65.45%,课堂互动(实时问答、辩论、互动小游戏等)的 AI 应用占比 58.18%,情景模拟训练的 AI 应用占比 56.36% 。表明教师主要利用 AI 设计项目任务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和情景模拟训练,这与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相契合。

图 2 课中 AI 教学应用环节

3. 课后 AI 应用:以资源推送和作业布置为主

课后,教师主要将 AI 应用于以下环节:学习资源推送占比72.73%,个性化分层作业占比61.82%,智能体辅导答疑占比 41.82% 。这表明教师主要利用 AI 进行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和作业的分层设计,体现了 AI 在个性化教学方面的优势。

(三)AI 应用效果评估

调查显示,教师对 AI 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效果总体评价较高,平均评分为 4.13 分(1-5 分制,5 分为非常有效)。

1. 不同教学场景的 AI 应用效果

从对比图来看,知识研学为 4.18 分,显著高于其他教学场景的应用效果,表明利用 AI 强大的数据库助力学生的自主研学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资源开发和辅导答疑均为4.16 分,教学设计为4.15 分,课堂互动的 4.07 分和学习评价的 4.05 分,这表明 AI 在资源开发和辅导答疑方面的应用效果较为突出,而在学习评价和课堂互动方面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弱。

图 3 不同教学场景应用效果

2. 不同课程的 AI 应用深度

调查显示,AI 在不同类型课程中的应用深度存在差异(1-5 分制,5 分为深度应用),其中理论课 4.02 分,理实一体课 3.98 分,实操课仅为 3.55 分。这表明 AI 在理论课的应用深度较高,而在实操课中的应用深度相对较低。这与实操课强调动手实践、AI 难以完全替代人工指导的特点有关。另外,36-45 岁教师对各类课程的 AI 应用深度评价均较高,表明教学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教师在 AI 与课程融合方面的深入探索。

三、AI 教学应用的核心价值与挑战

(一)AI 教学应用的核心价值认知

1. 提升教学效率

87.27% 的教师认为 AI 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这主要体现在 AI 不仅能提供教学设计建议,能够快速生成案例、课件、图片、测试题等教学资源,还能自动批改作业,这些功能都有效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2. 增强课堂吸引力

76.36% 的教师认为 AI 能够增强课堂吸引力,这主要体现在 AI能够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提供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等方面。这与职业教育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相契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现个性化教学

72.73% 的教师认为 AI 能够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和自主研学中,与 AI 的互动过程依据学生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特点而异;教师根据 AI 数据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 AI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路径。

4. 培养学生数字化素养

69.09% 的教师认为 AI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这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使用 AI 工具能够提升数字技能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是为了避免学生以AI 作为偷懒工具,教师在学生使用AI 过程中务必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字化素养。

(二)AI 教学应用的主要顾虑与挑战

尽管 90.74% 的教师对 AI 在教学中的应用持积极拥抱的态度,但 AI 的教学应用仍面临一些顾虑和挑战:

1. 教学资源质量可靠性需要验证

85.45% 的教师对 AI 生成教学资源的质量可靠性表示担忧,这主要体现在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准确性不足、专业性不强等问题,需要教师对AI 生成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

2. 削弱学生思考能力

69.09% 的教师担心 AI 会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往往将 AI 作为完成作业的偷懒工具有关,过度依赖AI 可能导致独立思考能力下降。

3. AI 工具更新速度快、技术操作复杂

56.36% 的教师认为 AI 工具更新速度快、技术操作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以适应 AI 工具的更新迭代。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4. 教学设计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52.73% 的教师对 AI 生成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表示担忧,这主要体现在 AI 生成的教学设计是结合最前沿、最全面的科技来实现的,过于理想化,可能难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实施。这要求教师具备将AI 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5. 数据伦理安全值得关注

36.36% 的教师对数据伦理安全表示担忧,这主要体现在 AI 应用过程中可能涉及学生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也涉及数据来源权威性、可靠性的基本伦理问题。这要求教师在 AI 应用中遵守数据伦理安全及可靠性的基本原则。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AI 工具普及率高,使用频率稳定。所有受访教师均在使用 AI 工具,教师每周多次使用 AI 工具的比例高达 61.82% ,表明 AI 已成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常规辅助工具。

AI 在教学各环节应用广泛。教师已将AI 广泛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各个教学环节,课前主要用于教学资源生成,课中主要用于项目任务完成和互动,课后主要用于学习资源推送和作业布置。

AI 应用效果总体良好。教师对 AI 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效果总体评价较高,平均评分为 4.13 分。AI 在知识研学、资源开发和辅导答疑方面的应用效果最为突出,而在学习评价和课堂互动方面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弱。

不同课程 AI 应用深度存在差异。AI 在理论课和理实一体课中的应用深度较高,而在实操课中的应用深度相对较低。这与实操课强调动手实践、AI 难以完全替代人工指导的特点有关。

教师对 AI 核心价值认知清晰。90.74% 的教师对 AI 融入教学持积极拥抱态度,表明教师群体对 AI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持开放和接纳的态度。教师普遍认为 AI 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增强课堂吸引力、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培养学生数字化素养,这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度一致。

AI 教学应用面临诸多挑战:教师对 AI 生成教学资源的质量可靠性、削弱学生思考能力、AI 工具更新速度快、难以快速学习适应等方面表示担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些挑战。

(二)对策建议

加强教师 AI 应用能力培训。针对不同特征教师群体的需求,开展差异化的AI 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选择、使用和创新应用AI 工具的能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关于AI 工具使用的数字化教学研讨会,来提高教师的 AI 应用能力。

深化 AI 与课程教学的融合。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探索 AI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特别是在实操课中加强 AI 应用的创新。可以通过教改课题、AI 示范课比赛等方式,鼓励教师开展 AI教育应用研究,推动 AI 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构建酒店管理专业AI 教学资源体系: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构建专业特色的AI 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AI 教学支持。可以与相关专业 AI 平台建立合作,也可建设自己的专业大模型,为教师提供质量可靠的资源生成系统。

建立 AI 教学应用评价机制:一方面建立学生的 AI 学习应用能力评价体系,逐层设计防惰性学习任务;一方面构建教师的 AI 教学应用评价机制,定期评估AI 教学应用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AI 教学策略。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高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教师应积极拥抱 AI 技术,不断提升自身AI 素养,推动AI 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酒店业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宁 .AI 如何赋能旅游教育? [N]. 中国旅游报,2025-07-30

[2]SDI数字创新.麻省理工:如何用生成式AI来培养学生?[EB/OL].SDI 数字创新,2024-07-04

[3] 李王伟.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前教师教学研究:理论视野、实践目标与模式革新 [J]. 教育科学探索,2024(7):81-88

[4] 周璨 , 李缘 . 人工智能在高职院校实训课程 OMO 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思考 [J]. 科技创新导报,2022(2):164-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4 年教学改革项目《人工智能在高职酒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202422)和2024 年度文旅数据专项项目《携程网点评数据分析视角下的章丘中高档酒店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4WLSJ055)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文英(1984.11-)

籍贯: ,性别 :女

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