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活用分层作业提升高中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质量

作者

向胜军

房县第二中学 442104

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个性化教学成教育领域焦点。高中数学具抽象性与强逻辑性,学生学情差异显著。传统“一刀切”作业模式无法契合不同学生需求,作业难度过高使部分学生畏难,缺乏挑战性又让部分学生失趣。分层作业作为因材施教策略,可依学生实际划分作业层次,为每人提供适配任务,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达成个性化教学。人教 A 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多元、体系缜密,为分层作业设计营造了丰富且良好的条件,利于其有效开展。

一、分层作业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一)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

高中学生在数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兴趣上差异显著。分层作业能依学生实际,划分基础、提高、拓展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借此可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长。基础层作业聚焦基础知识薄弱者,巩固基本概念、定理与公式;提高层作业适配中等水平学生,以有难度题目锻炼思维与解题能力;拓展层作业为学有余力者设挑战,激发其创新与探索精神。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作业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分层作业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作业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时,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同时,分层作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向上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

设计分层作业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划分层次和设计作业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反馈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分层作业也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当前高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缺乏层次性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通常采用统一的内容和难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一刀切”的作业模式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感到吃力,难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高中数学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同时,书面作业往往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作业评价方式简单

在高中数学作业评价中,教师通常只关注作业的正确率,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学生只能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对是错,却不清楚错误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活用分层作业提升个性化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层次

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层次是实施分层作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在划分层次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避免使用“差生”“优生”等标签,可以采用“A 组”“B 组”“C 组”等代号来表示不同层次。同时,学生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二)依据教材和学生层次设计分层作业

人教 A 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函数、几何、代数等诸多领域。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需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把握重点与难点,并紧密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能力状况,精心打造针对性作业。基础层作业聚焦教材基本概念、定理与公式,着重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如必修一《函数的概念》学完后,可布置简单的函数定义域、值域求解题,助学生熟悉函数基础。提高层作业在基础层上提升难度与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像必修二《立体几何》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学习后,设计综合证明题,培养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1]。拓展层作业则为学有余力者准备挑战性问题,鼓励探索创新,如选修2 - 2《导数的应用》后,引导学生研究实际最优化问题,提升应用与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作业、探究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例如,在学习完必修三《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次社会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2]。这种实践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作业评价体系是分层作业有效实施的关键支撑。教师要摒弃传统以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同时融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过程性评价着重留意学生完成作业时的表现,涵盖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教师借助课堂观察、作业批改记录等途径,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给予针对性反馈与指导 [3]。终结性评价聚焦作业最终成果,依据不同层次作业要求制定标准并量化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能促使其在学习中反思总结,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强学生间交流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推动分层作业取得更好成效。

四、结论

活用分层作业是提升高中数学课堂个性化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学生层次、依据教材和学生层次设计分层作业、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以及建立多元化的作业评价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分层作业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智能作业系统等,进一步丰富分层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分层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推动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巧荣 .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索 [J].成才之路 , 2025, (15): 117-120.

[2] 吴倩倩 . 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 2024, (11): 18-20.

[3] 陆赟. 高中数学分层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J]. 数学之友 , 2023, 37 (06):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