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新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

作者

王浩 徐一刚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湖北襄阳 441053

一、引言

近年来,AI 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深入研究 AI 新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有助于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发挥 AI 新技术的优势,克服其带来的挑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AI 新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丰富教育内容

AI 新技术能够整合海量的信息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和关注热点,从而有针对性地选取教育内容。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舆论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将其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及时引入课堂,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AI 还可以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思想政治学习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创新教育方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相对单一。AI 新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创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革命场景等,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例如,通过 VR 技术模拟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革命先辈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

(三)增强教育主体互动

AI 新技术搭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互动平台,促进了教育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地与学生进行对话,及时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这种实时、互动的交流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更加贴心的教育服务,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三、AI 新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

AI 新技术传播的信息海量且复杂,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高校学生在使用 AI 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价值观混乱。例如,一些网络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传播低俗、暴力、虚假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价值观引导的难度。此外,AI 算法的推荐机制可能会根据学生的浏览历史和兴趣偏好推送相似内容,形成“信息茧房”,限制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

(二)教育主体关系变化

在 AI 新技术背景下,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AI 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自主获取大量信息,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影响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 AI 技术,以适应教育工作的变化,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可能会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有效引导学生。

(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AI 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会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数据等。然而,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旦数据泄露,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此外,数据的滥用也是一个潜在问题,如果教育机构或相关企业为了商业利益或其他目的,未经学生同意擅自使用学生的数据,将严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引发学生对教育机构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四、AI 新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价值观引导

高校要高度重视在AI 新技术背景下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建立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及时过滤和屏蔽不良信息,同时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结合 AI 新技术提供的内容,深入讲解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面对 AI 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高校要加强开展针对 AI 新技术的培训活动,使教师了解并掌握基本的 AI 知识和技能,如大数据分析、智能教育工具的使用等,以便更好地将 AI 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其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探索基于 AI 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基于 VR 技术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高校要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加强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数据收集阶段,要明确告知学生数据收集的目的、范围和使用方式,获得学生的明确同意。在数据存储和使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数据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和学生报告,减少损失和影响。

五、结论

AI 新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丰富了教育内容,创新了教育方式,增强了教育主体互动。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AI 新技术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教育主体关系变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等。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高校要积极主动地应对,强化价值观引导,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充分发挥 AI 新技术的优势,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怀远 . 数字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D].信阳师范大学 ,2024.DOI:10.27435/d.cnki.gxsfc.2024.000477.

[2] 吴沁雪 .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 [D]. 电子科技大学 ,2024.DOI:10.27005/d.cnki.gdzku.2024.002671.

作者简介:王浩,男,2004.4- ,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读。

通讯作者:徐一刚,男,1992.07-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