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周国圣

南通市东方中学 南通市 226009

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是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强调多文本关联学习的群文阅读,可打破单篇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当前部分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文本组合随意等问题,让其育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研究相关教学策略对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一、文本组合的创新路径:构建多维度关联体系

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文本组合是基础环节。传统上采用的单一主题或文体组合模式,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核心素养导向下,要打破这种维度限制,借助多元关联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选取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以及《论语》十二章中“吾日三省吾身”的片段,围绕“生命成长”主题进行组合。《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笔下的“我”双腿瘫痪后,陷入暴怒与绝望,母亲用默默的陪伴、精心的引导,一点点让“我”走出阴霾,最终实现对生命的觉醒,明白要好好活下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再塑生命的人》里,海伦・凯勒自幼生活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莎莉文老师用耐心与智慧,先让她认识了水,由此打开认知的大门,突破身体局限,实现认知层面的巨大成长;《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语句,从儒家修身角度,阐释人需每日反思自身言行,不断修正不足,以此促进精神层面的成长。将这三者组合,突破记叙文与经典论著的文体边界,从个体生命困境的突破、知识启蒙对成长的助力、道德自省促进发展三个维度,构建对“生命成长”的多面认知。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时,能从不同内容中感知成长的多样路径——有像史铁生在情感触动下的自我觉醒,有如同海伦・凯勒在知识滋养中的认知拓展,还有遵循《论语》教导在道德约束里的精神提升。不同文本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问题设计的递进逻辑:引导思维深度发展

群文阅读的思维引擎是问题,核心素养导向下,要依照“基础—关联—探究”的递进逻辑,驱动学生思维层级不断提升。

以七年级上册写景散文群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为例设计问题,基础层面,设计“《春》中描绘春草情态的语句有哪些?《济南的冬天》里体现老城温暖氛围的词语是什么”这类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提取关键信息,梳理各篇内容要点,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基础,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学生寻找答案时,会逐字逐句阅读文本,关注体现春草特点和老城温暖的词句,比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济南的冬天》里“暖和安适地睡着”“慈善的冬天”等。

中间层面,提出“《春》用拟人手法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雨的四季》用比喻写‘雨是大自然的精灵’,不同修辞对展现自然之美有何作用差异”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比不同文本的表达技巧,思考拟人手法如何让春草显露出活泼可爱、富有生命力的姿态,比喻手法又怎样让雨呈现出灵动、富有灵气的模样,进而发现修辞运用与情感传递的关联,提升分析比较能力,深化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理解。

深层层面,设置“结合这几篇文本,思考现代都市人如何从自然景物中获得心灵滋养”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突破文本局限,关联自身生活经验。学生要从文本对自然美的细腻呈现中,提炼自然具有疗愈心灵的价值,再联系现代都市人面临的工作压力、生活焦虑等状况,阐述自然景物在情绪舒缓、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比如春天到公园看盛开的花朵,感受生命活力,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展现批判性与创新思维,深化对文本人文内涵的理解[1]。

三、活动组织的互动模式:促进素养综合提升

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载体是活动,构建多元互动模式,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推动他们的素养综合发展。

以八年级上册“人物精神”群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为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聚焦“人物精神提炼与表达”任务。小组内分工,有的学生梳理《藤野先生》中体现藤野严九郎毫无民族偏见精神的事例,像他认真为鲁迅添改讲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纠正解剖图时,严谨指出错误所在;关心鲁迅的实习情况,给予专业指导等,这些细节都能看出他对来自弱国学生的平等对待;有的学生分析《回忆我的母亲》里朱德母亲勤劳坚韧品质的细节,比如母亲整日在地里劳动,插秧、除草、收割,样样都干,即使身体不好也咬牙坚持,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从不退缩,努力想办法解决;还有的学生探究《白杨礼赞》中白杨象征精神与人物精神的关联,白杨的笔直、不屈不挠,象征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团结奋斗,与文中要赞美的人物精神相呼应。随后组内展开讨论,整合不同文本中人物精神的呈现方式——有的通过典型事件(藤野先生添改讲义),有的依靠生活细节(母亲整日劳碌),有的借助象征手法(白杨喻北方农民)。

学生在协作过程中,需要精准提取文本信息,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认真倾听同伴的见解、协调不同的思路,这一过程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对不同文本中人物精神表达的探究,深化他们对“文化传承与理解”中精神品质传承的认知,让核心素养在互动实践中得以综合提升[2]。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理解及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在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深化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姜莉莉.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作文,

2023(12):37.[2]翟秀玲 . 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

[J]. 读写算,2022(7):155.

作者简介:周国圣籍贯: 江苏南通,性别 :男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学科语文单位: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