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人工智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文秀

井研县马踏镇黄钵小学校 四川 乐山 613106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任务,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其思维品质、审美情感与人文素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传统语文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差异应对等方面,常常存在“一刀切”、反馈滞后、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与智能分析优势,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契机。通过 AI 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精准识别学生学习特点,动态调控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现更具针对性、互动性和生成性的教学模式。

一、人工智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习惯和阅读兴趣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传统语文教学在内容选择、教学组织、课堂互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教学内容同质化、教学节奏不匹配学生差异、评价手段主观性强等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一方面,AI 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能力,可快速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特征,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智能技术,能够推动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样化,使教学从静态向动态转化,从灌输式向交互式转型。借助 AI 平台,教师可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人工智能还能协助教学评价的量化与精准化,改变“重教轻评”的现状,增强教学的反馈与调控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探索将 AI 技术深度融合于小学语文教学,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

二、人工智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策略

(一)构建AI 辅助的个性化语文学习路径

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阶段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阅读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传统教学模式难以精准满足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常常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语文教学实现精准化、差异化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撑。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教师可以获取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语言逻辑、语法掌握情况、词汇运用习惯等,并依托数据建模分析学生学习特点、薄弱环节和学习潜能,实现对学生的精准画像。在此基础上,系统可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帮助其在最适合自身认知发展规律的节奏下高效学习语文知识[1]。与此同时,AI 系统可依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自动匹配适应不同学生水平的学习资源,包括文本材料、语言训练任务、写作素材、理解练习等,并依据学生学习进展进行实时动态调整,保障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高度匹配。该路径强调学习过程的“动态适应”,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统一起点、统一进度”的弊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体潜力,实现持续进阶。

(二)融合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既包括口头表达,也涵盖书面表达。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直接体现[2]。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表达训练往往受到课时安排、师生互动频率和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制约,导致训练机会不足、反馈滞后、指导方式单一,难以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持续提升。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正在为表达训练带来深层变革。语音识别技术可对学生的语音输入进行即时识别与处理,自动转换为文本信息,并分析语音的准确性、流利度、节奏和语调等关键指标。该技术可辅助教师进行多维度的语言表达质量评估,突破传统口头表达训练中“听不全、记不住、评不细”的局限,使教学反馈更具系统性和客观性。学生也可借助系统实现对自身表达行为的实时监测与自我矫正,从而在反复练习中逐步优化语言输出结构,提升表达的准确性与自信心。

(三)运用智能评测系统优化教学反馈机制

教学反馈是保障教学质量、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反馈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机制。传统评价方式多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和阶段性纸笔测试,评价频率低、反馈滞后、覆盖面有限,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也难以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教学目标。智能评测系统的引入,为语文教学反馈机制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契机。智能评测系统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时采集、处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形成多维度、动态化的学习评价。与传统静态评价不同,智能评测强调过程性、发展性和个体差异性,能够覆盖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过程,包括朗读表达、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逻辑等多个维度,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画像。该系统不仅具备快速批改与高效统计功能,还能识别出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与认知结构中的误区,通过可视化报告呈现学习曲线、进步趋势和问题聚焦,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的依据。教师可据此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节奏和强化个别化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学生也能通过系统反馈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主动性。

结束语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从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到提升表达训练效率,AI 助力下的语文教学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步提升,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服务于语文教学实践。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更加高效、科学、温度兼备的语文教育新路径,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丹. 人工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J]. 2024(7):526- 528.

[2] 梁彩依. 人工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J]. 求知导刊 , 2024(7):83-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