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万培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新洲一中( 邑城校区) 431400

引言

2017 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读后续写作为高考英语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2016 年在浙江和山东试点以来,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短文后,根据所提供的情节线索,续写一段连贯、合理且语言得体的文字。这一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更要求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优化读后续写教学,成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核心素养与读后续写的内在联系

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续写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时态和多样的句式,有效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体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续写过程中,学生需基于原文理解进行情节推断、人物心理分析和结局创设,这一过程充分锻炼了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读后续写的语篇多源自英美国家的生活或文学情境,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学生在续写中需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此外,完成续写任务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规划内容并进行修改反思,这一系列过程促进了信息处理、策略运用和自我监控等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读后续写不仅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更是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有效载体。

2 当前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读后续写在理论上契合核心素养理念,但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部分教师重语言轻思维,过分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却忽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使得学生续写内容缺乏逻辑性和创造性,难以展现高阶思维能力。其二,教学模式单一,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讲—练—评”模式,缺乏情境创设和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不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三,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过于侧重语言形式,而忽视内容连贯性、情感真实性和文化适切性,这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其四,阅读与写作脱节,部分教学中,阅读理解与续写环节割裂,学生未能深入理解文本主题、人物性格和情感线索,进而影响续写质量,无法实现读与写的有效融合。

3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

3.1 强化文本深度解读,提升理解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层解读”。通过提问、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和情节发展逻辑。以阅读一篇关于“父子关系”的故事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父亲为何沉默”,这能让学生深入挖掘父亲这一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其行为背后隐藏的复杂情感。“儿子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则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的情感脉络。通过这样的深度解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为后续续写中的情感表达和情节设计筑牢基础,使续写内容更贴合原文逻辑和情感基调。

3.2 注重思维训练,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导向的读后续写教学里,注重思维训练、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关键的教学策略。教师可设计“情节预测”“角色扮演”“多结局设想”等思维训练活动。例如,在阅读完故事前半部分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为什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思考、热烈交流,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多种可能性。之后,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还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思维训练中逐渐具备高阶思维能力,为高质量的读后续写提供有力支撑。

3.3 创设真实语境,增强文化体验

选择具有文化典型性的阅读材料,如节日故事、校园生活、家庭冲突等,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文化差异。教师可结合视频、图片、音乐等多模态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例如,在续写一篇关于感恩节家庭聚餐的故事时,教师可播放纪录片《TheMeaning of Thanksgiving》,引导学生理解“感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根植于宗教传统与家庭伦理的文化精神。通过讨论“美国人如何表达感激”“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互动方式”等问题,学生能更自然地将文化元素融入续写内容,避免出现文化误读或表达生硬的问题。真实语境的构建,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也使语言表达更具情感温度与文化深度。

3.4 实施过程性写作教学,促进能力发展

读后续写不应是一次性的“写完即止”的任务,而应被视为一个动态的、循环递进的写作过程。实施过程性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将续写任务科学划分为“阅读—构思—初稿—修改—定稿”五个阶段,形成完整的写作闭环。在阅读阶段,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提取关键信息;在构思阶段,鼓励学生绘制情节发展图、列出人物情感变化线、撰写写作提纲,明确续写方向;初稿阶段强调“先写后改”,鼓励大胆表达,不拘泥于语言细节;修改阶段则通过教师个别指导、同伴互评、小组讨论等形式,聚焦语言准确性、情节连贯性、情感真实性和风格一致性。例如,可设计“三色笔修改法”:用蓝色标注语言问题,红色标注逻辑漏洞,绿色标注亮点表达,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与反思。

3.5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反馈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师打分 + 语言纠错”模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展现的综合素养,因此必须构建多维度、多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可设计涵盖“语言表达”“内容连贯”“思维逻辑”“文化适切性”和“情感真实性”五个维度的评价量表,每个维度设置具体指标与等级描述,实现评价的可视化与可操作化。例如,“思维逻辑”项可细分为“情节发展合理”“因果关系清晰”“人物行为符合性格”等子项,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同时,打破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引入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机制,通过“写作反思表”“互评反馈卡”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

结语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应超越传统的语言技能训练,转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思维引导、文化渗透和过程管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读后续写教学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艺芳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探讨 [J]. 高考 ,2021,No.399(13):87-88.

[2] 周莉芬 .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J]. 新课程 ,2021,No.574(18):46.

[3] 白宇 .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分析[J]. 高考 ,2021,No.392(0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