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产业工人技能重塑的职业教育响应机制
王艺霏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绿色制造、智能化生产转型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随着工业4.0 的崛起以及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全面应用,传统产业对技术的依赖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创新能力、跨学科知识以及综合性技能的需求。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尤其是智能制造和服务业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产业工人面临着从传统技能向新技术、新工艺转型的压力,这对他们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产业工人的技能重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如何为产业工人提供与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培训,如何改进职业教育的响应机制,使其更好地支持产业工人的技能重塑,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产业工人的技能重塑。研究将重点分析职业教育在促进产业工人技能升级、适应产业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评估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并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措施。通过深入的研究,旨在为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的产业工人技能变革
(一)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和背景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概念,指的是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能源密集型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向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和绿色可持续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这一转型不仅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同时也带来了对产业工人技能需求的根本性变革。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尤其是产业工人的技能需求发生了剧烈变化。传统制造业中的低技术含量的操作技能逐渐被更加复杂的、跨领域的技能所替代。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新兴产业中,工人不仅需要掌握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产业工人需要快速适应这些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
(二)产业工人技能需求变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产业工人所需的技能逐渐由传统的低技术含量操作向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信息化技能转型。具体而言,传统制造业工人通常只需要熟练掌握某一操作技能,如机械加工或焊接技术,而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人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操作技能,还需理解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自动化控制等新兴技术,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产业工人需要掌握机器人操作、机器视觉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了解生产设备的智能化运行原理,并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排查与修复。此外,绿色制造的推进要求工人具备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的操作技能。绿色生产不仅关乎操作技能,更涉及到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的理念以及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工人技能重塑的方向
产业工人技能重塑的方向是从单一的技术操作技能向复合型、创新型技能转型。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产业工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技能需求,他们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综合技能。例如,传统的焊工不仅需要精通焊接技术,还需掌握自动化焊接设备的操作技能,并且要能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在未来的产业工人中,“复合型”工人将成为主流。复合型工人能够跨越不同岗位,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随着绿色制造和智能化生产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需要帮助工人不断更新技能,从而适应这些新兴产业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的角色与响应机制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提出了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但职业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许多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制造业阶段,未能及时更新以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
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很多职业院校尚未开展针对性的课程培训。其次,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毕业生的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学校未能有效地与行业对接,课程设置未能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职业教育如何重塑产业工人技能
为了适应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需求,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
1. 培训模式创新: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大多以“课堂学习 + 实习”模式为主,然而这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产业对高素质工人的需求。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引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培训方式,如在线教育、模块化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等,使工人能够快速掌握新技术,适应变化。
2.教育内容创新: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注重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定期更新教材,融入最新的技术趋势,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制造等,确保工人能够掌握与产业发展同步的技能。
3. 实践教育与企业合作: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此外,企业应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中来,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实际需求。
4. 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前瞻性和灵活性的政策,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例如,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推动工人技能培训,确保产业工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产业需求。
(三)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产业工人技能的重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从多个层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首先,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通过政策资金扶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的培训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标准,确保培训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提升培训质量,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培训,推动工人掌握新技术,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在岗工人的支持力度,推动终身教育和技能提升体系建设,提供灵活的培训方式,包括在线学习、夜校、在职培训等形式,便于工人根据自身情况参与进来。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向工人提供更好的培训资源和发展平台,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工人技能提升。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创造更多适应新技术的工作岗位,通过政策激励,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确保产业工人在面对新技术时能够迅速适应,并通过政策引导实现快速的技能转型。
四、结论
(一)研究总结
本文通过对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背景下产业工人技能需求变化的分析,探讨了职业教育在产业工人技能重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产业工人的技能转型不仅是技术培训的问题,更是职业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与实践模式创新的挑战。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产业工人能够快速适应新兴产业的需求,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转型。
(三)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产业工人的技能需求差异,深入分析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职业教育响应机制的适应性。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需持续更新,因此,未来应加大对新兴技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华, 王飞. (2023). 数字化转型下产业工人技能重塑的挑战与机遇 . 现代职业教育 , 9(1), 34- 42.
2. 张明 , 刘强 . (2024). 智能制造与产业工人技能升级的路径探索 .职业教育研究 , 25(3), 67- 75.
3. 陈建, 李涛. (2023). 政策支持与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协同发展研究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12(4), 56- 63.
4. 王玲, 赵伟. (2024). 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技能培训模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19(2), 88- 94.
课题项目:2025 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般项目申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产业工人技能重塑的职业教育响应机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