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与价值意蕴
杨彩
皖西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省六安市 237012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路
(一)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新型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将这一历史使命转化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现代化的目标设定和战略筹划上与时俱进,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锚定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长远目标,围绕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坚持和完善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一程一程的接力,以务实行动接续奋斗,激发出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
(二)人民至上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向
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始终推动现代化逻辑和人民至上逻辑紧密结合和同频共振,中国式现代化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健全一系列让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发展新阶段新特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通过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创举促进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致力于建设更为完善的民生保障和改善体系。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制度建构过程和国家治理过程中,更好地体现了人民意志,做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二)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必由之路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之谋,而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改革发展规律,实现了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呈现出了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面对逐渐抬头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对发展过程中的动力转换、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进行深度理解和实践,着力点在于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增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发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从共创、共治、共生、共赢、共享角度展开,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达到更高水平。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价值维度
(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发展过程,也正是中华文明展现蓬勃生机和时代风采的过程。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的传承和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智慧结晶,塑造出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人文魅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华文明尊崇的道法自然、尚和贵仁、以民为本、礼仪安邦等民族品格,在西方现代性文明危机频发,世界格局出现大动荡、大分化和大调整的背景下,更加显现出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品格。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发觉、提炼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时代阐释,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价值,以中华文明的优势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和传播媒介更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更科学的思想指引、更加形式多样的呈现载体,助力中华传统文化汇入并作用于现代化进程。
(二)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成逻辑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机理。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总体性价值的把握,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谛,体现了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进系统的政策布局和制度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全面部署和长远谋划,这些实践探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三)提升了对人类文明新形态规律的认知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基本国情,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世界现代化理论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展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坚守人民本位,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渐次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实现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和平衡关系,展现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文明图景,提供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可能性,进一步丰富了人类文明坐标图。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走向自由平等对话和普惠发展的新纪元。
基金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项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研究”(编号WXSK202410);
作者简介:杨彩(1995-),女,法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