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加强基层工会“ 四力” 建设的实施路径探讨
刘艳华
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引言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正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与此同时,国企职工队伍结构日趋年轻化、知识化,其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传统工会的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需要走智慧工会的发展道路,即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导向,优化工会工作方式、提升工会服务水平。
1 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性
1.1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基层工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到每一名职工,引导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职工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思想上的引领和凝聚,能够把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党在国有企业的执政根基。
1.2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保障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工会直接面对职工群众,能够最及时、最准确地了解职工的诉求和困难,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为职工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基层工会能够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反映职工的合理诉求,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避免矛盾激化,确保职工权益不受侵害。
2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问题的成因深度分析涉及多个层面,其中体制机制的不健全和人员素质的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在体制机制方面,尽管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尝试完善工会工作的管理制度,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首先,决策机制不够透明和民主,导致工会工作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参与和共识,这使得工会政策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其次,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于工会工作的执行效果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难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其次,激励机制不足,工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受到限制,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人员素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会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目前部分工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尚不能满足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方面,他们在面对职工权益保护、劳动争议调解等复杂问题时,可能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沟通技巧;另一方面,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会工作效率和影响力方面,他们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也包括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3 国有企业加强基层工会“ 四力” 建设的具体实践
3.1 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企业工会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引领融入工会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一是筑牢思想根基,推动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各类先进人物、工会干部结合实际,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活动,把“大学习”课堂搬到车间、班组等生产一线,用职工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将理论学习融入生产一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职工群众中落地生根。二是发挥榜样力量,深化宣传引领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持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身边榜样激发奋进力量。
3.2 提升组织动员力,凝聚职工干事创业的合力
组织动员力是基层工会团结带领职工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建功立业的关键能力,需要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创新动员方式来实现。完善基层工会组织体系,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的原则,在车间、班组等基层单元建立工会小组,选优配强工会干部,确保工会组织覆盖到企业各个角落。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使他们成为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设计竞赛项目和考核指标,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健全建议征集、评审、实施、奖励等机制,鼓励职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将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师徒结对等活动,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推动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发展通道,让职工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3 激发改革创新力,提升工会工作的生机与活力改革
创新力是基层工会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变化的必然要求,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使工会工作更具时代性和实效性。创新工作理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服务型、创新型、智慧型工会理念,将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工会工作中,提高工会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例如,建立线上工会服务平台,实现工会业务网上办理、职工诉求网上反映、活动信息网上发布等,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创新工作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岗位职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工作和活动。加强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为职工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借鉴吸收其他企业工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和实践,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工会活动品牌,增强工会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例如,开展“职工文化节”“亲子活动日”“女职工关爱月”等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让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工会的温暖和关怀。
结束语
国有企业基层工会“四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持续发力。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力、提升组织动员力、增强服务保障力、激发改革创新力,不断提升基层工会工作水平,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晓武 . 国企工会推动“ 四大工程”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4(15):30- 32.
[2] 懂宁. 国有企业工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J]. 中国市场,2023(34):110- 113.
[3] 杜疆鸣 . 浅析基层工会组织如何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J]. 兵工运动,2024(8):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