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屠长环 朱延 季玉香 刘博 周国亮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 071051
一、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作为聚集校企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考核评价机制是工作室建设的“指挥棒”和“导航仪”,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当前,职业院校专家工作室普遍面临“重建设、轻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导致工作室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成效参差不齐。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既能精准衡量工作室的运行成效,又能通过评价反馈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团队活力,为工作室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最终助力职业院校实现“以技术技能创新为抓手,培养专家型创新人才”的核心目标。
二、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的内涵与原则
(一)内涵
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指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闭环化的结果应用,对专家工作室在团队建设、校企合作、教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运行过程与工作室产出成果进行全面评估的制度体系。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工作室聚焦技术技能提升、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评价内容与工作室的职能定位高度契合。
(二)原则
导向性原则:以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学院发展目标为导向,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校企合作等关键任务展开。
系统性原则:涵盖团队建设、过程运行、成果产出、社会价值等多维度内容,实现“过程 + 结果”“定量 + 定性”的全面评价。
协同性原则:融合校内管理部门、校内外专家、行业组织等多方评价主体,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动态性原则: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工作室建设阶段,动态调整评价指标与权重,增强评价机制的适应性。
三、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明确多维考核内容,聚焦核心建设目标
考核内容需紧扣工作室“团队共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校企融合”的核心职能,具体分为四大维度:
1. 团队建设:重点评价工作室结构合理性与成员成长情况。包括工作室负责人引领作用(如规划制定、活动组织频次)、成员专业互补性(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占比)、成员成长成效(职称晋升、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参与率)等。
2. 校企合作:聚焦校企协同的深度与实效。学历教育类工作室考核专业建设成果(如课程开发数量、教学资源更新率)、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国家级/ 省级奖项数量);职工培训类工作室考核企业服务成效(如培训项目开发数量、企业技术难题解决案例)、企业专家参与度(如讲座次数、项目合作时长)。
3. 教科研创新:量化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包括科研课题立项(校级及以上课题数量、经费总额)、学术成果产出(核心期刊论文及专利的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技术服务收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经济效益)等。
4. 人才培养:衡量工作室对师生成长的支撑作用。教师层面考核教研成果(如教学改革项目、指导学生参赛获奖);学生层面考核创新创业成果(参赛获奖、技能证书获取率)、第二课堂参与成效(活动覆盖人数、学生满意度)等。
(二)创新多元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结果客观性
采用“多方参与、多法结合”的评价方式,打破单一校内评价的 局限性: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季度台账(活动记录、阶段性成果)、半年督导(校企合作进展、成员工作记录)实现动态监控;终结性评价在年度末开展,综合评估全年目标完成情况。
2.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对课题数量、获奖等级等可量化指标采用定量评分(如省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计 16/14/12 分、市厅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计 12/8/6 分);对团队协作精神、行业影响力等难以量化的内容,通过访谈、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性描述。
3. 校内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校内由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负责基础指标审核;外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组成评价小组,重点评估技术成果的产业适用性。
(三)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评价结果需与激励机制、资源配置、整改提升深度挂钩,形成“评价- 反馈- 改进- 提升”的闭环:
1. 激励机制:对年度评价优秀的工作室给予表彰(如“优秀专家工作室”称号)、经费倾斜(增加建设经费及科技投入)、资源优先支持(设备更新、外出交流机会);对表现突出的成员,在评优评先中给予加分。
2. 整改机制:对评价不合格的工作室,由学院管理部门出具整改意见书,明确问题清单与改进时限;工作室需在3 个月内提交整改报告,整改成效纳入下阶段评价,不能按期整改的工作室,终止工作室建设。
四、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的实践成效
自 2022 年实施该考核评价机制以来,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建设成效显著:
1. 团队活力显著提升:工作室成员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明显提升,企业专家参与校内活动次数翻番,形成“专家引领、校企协同、师生共进”的良好氛围。
2. 科技成果多点突破:牵头完成的一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主导的一项国际标准成功通过 IEEE 立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更是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3. 校企合作深度深化:与企业合作立项的科技项目数量及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与深圳能源集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4. 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工作室教师队伍中, 30% 的成员实现职称晋升,稳步构建起高素质教学梯队;在人才培育方面,不仅涌现出一批理论素养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培养出一名国网首席技术专家。
五、结语
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工作室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构建“多维内容、多元方式、动态闭环”的评价体系,既能精准衡量工作室的建设成效,又能通过评价反馈激发团队创新动力,为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需持续优化评价机制,使其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服务产业升级的重要制度保障。当前考核评价机制仍存在部分问题,仍需根据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 赵蓥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以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速读,2022,(23):58- 60
[2] 王丽媛 . 基于名师工作室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与实践 [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2,(06):107- 110.
[3] 戚海成,孙敏 . 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J]. 科技视界,2021,(16):178- 179
[4] 吴卓,沈爱明,王文龙 . 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8):106- 110
[5] 王科健,王钦晨。“ 技能大师工作室” 做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商人,2024,(01):232- 233
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技术技能专家工作室考核评价机制探索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SZ20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