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郑州老年艺术教育现状调研研究

作者

耿浩钧 李秀敏 王帅 莫翠堂 杨立 刘心晴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河南汤阴第一高级中学

截至 03 年底,郑州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85 万,占总人口 5.8%,老龄化率年均增长 .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 “银发经济” 兴起,老年人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从 “娱乐消遣” 向 “自我实现” 转变 ,现有艺术教育供给能否满足多元化需求亟待研究。《郑州市 “十四五”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老年教育发展,老年艺术教育在提升审美、缓解孤独、降低认知衰退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积极老龄化理论强调通过教育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终身教育理论认为老年艺术教育是持续学习的重要途径;社会支持理论指出老年艺术教育需政府、社区等多元主体协同。

一、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现状调研设计

调研对象选取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等 6 个行政区,涵盖政府主导的郑州市老干部大学、社区级文化活动中心、民办机构、高校合作项目共 6 所教育机构;面向正在参与艺术学习的老年人发放问卷 200 份,有效回收 192 份(有效率96%),并对 5 所机构负责人、5 名学员进行深度访谈。

调研内容包括供给主体类型、课程设置、师资构成、学员人口学特征、学习动机、满意度及社会参与障碍等。

二、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供给主体:政府主导,多元发展

政府及事业单位主导的老年大学占调研机构 60%,收费低、课程成熟,但学位紧张,覆盖群体有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课程免费,便利性高,但专业性欠缺。民办机构收费高昂,服务高收入老人;高校公益项目可持续性弱。

(二)课程设置:传统为主,分层不足

78% 的机构开设广场舞、民族舞等传统课程,新兴艺术形式仅占 12%,且缺乏进阶课程。课程时长多为每周 1-2 次,每次60 分钟,收费差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三)师资队伍:专兼职结合,专业性待提升

退休艺术从业者占教师总数 60%,高校学生兼职占 25%,专职教师仅 15%。教学方式传统,新技术应用能力弱,学员对教师专业性满意度仅 68%。

(四)学员特征:动机多元,参与有限

学员平均年龄 63 岁,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中等收入群体为主。62% 学员因兴趣学习,90% 认为学习后心情愉悦,但仅 30%参与过公开演出,主要受演出机会少、身体条件等因素制约。

三、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供给总量不足且区域失衡。郑州市每万老年人拥有老年艺术教育学位 80 个,低于北上,优质资源集中于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机构覆盖率不足 30%。社区文化中心艺术教育空间被严重压缩。

(二)课程同质化与需求错位。课程缺乏细分设计,70 岁以上老人需求的 “舒缓型艺术疗愈课程” 供给仅占 5%,低教育程度老人所需的 “零基础课程” 也明显不足。

(三)师资专业化与稳定性不足。专职教师短缺,课程连贯性差;退休教师专业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脱节;大学生兼职流动性高。全市缺乏老年艺术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四)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政府财政投入集中于公办老年大学,对民办和社区项目补贴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高校合作缺乏长效机制;部分家庭对老年艺术教育存在认知偏差。

四、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一)构建“政府主导+ 多元协同”的供给体系

1. 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将老年艺术教育纳入郑州市“民生实事”,2025 年前实现每个街道至少 1 所标准化老年艺术学校,重点在城乡结合部新建 5-8 所区级老年大学分校区;推行“艺术教育配送”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向社区输送专业课程。

2. 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出台《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机构扶持办法》,对民办机构给予场地租金 50% 补贴、税收减免;鼓励高校艺术学院与社区结对,建立“大学生老年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将服务时长纳入学分认定;引导企业设立“银发艺术基金”,资助困难老人学习。

(二)创新“需求导向型”课程体系设计

1. 分层分类课程开发。为 60-69 岁“活力老人”开设舞蹈创编等动态课程;为 70 岁以上“银龄老人”开发音乐疗愈等静态课程。针对失独老人开设“音乐情感疏导工作坊”,针对新市民老人开设“郑州本土文化艺术课”,针对慢性病患者开发“康复律动操”“呼吸调节声乐课”。推出“线上 + 线下”混合课程,开发“老年艺术云平台”,提供直播教学、作品展示等功能,配套线下志愿者指导使用智能设备。

2. 打造品牌化特色项目。依托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创建“黄河艺术老年大学”“商都非遗传承班”,开设坠子等课程;举办“郑州银发艺术节”,设置合唱比赛、社区艺术快闪等环节,提升老年人成就感。

(三)建设“专业教师+ 银发导师”双师型队伍

1. 专业化师资培训。与省高等学校音乐学院合作,在本专科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培养兼具艺术技能与老年心理、教育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每年组织全市老年艺术教育教师培训,重点提升适老化教学方法、线上课程设计能力。

2. 银发人力资源开发。建立“郑州老年艺术导师库”,招募有艺术专长的退休人员,经过老年教育理论培训后担任兼职教师,给予交通补贴、教学成果奖励;推行“学员 - 导师”晋升机制,优秀学员可参与辅助教学,形成“以老带老”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 " 教育 + 文化 + 社交" 融合机制

1. 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 “老年艺术驿站”,定期举办 “邻里艺术分享会”,每月至少组织 1次小型演出活动;与商场、公园合作开辟 “银发艺术角”,支持老年人自主组织街头表演、快闪活动,全年计划举办 50 场以上社区级艺术活动;对接郑州美术馆、大剧院,设立 “老年艺术家专场”,每年提供 5 场以上专业展演机会,提升社会认可度。

2. 强化家庭与社区支持(内容调整:增加与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呼应)通过社区宣传栏、短视频平台宣传老年艺术教育对“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的价值,开展“家庭艺术开放日”,邀请子女参与课堂互动,将代际共学纳入社区文明创建指标;将老年艺术教育纳入 “文明家庭” 评选指标,营造全社会支持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氛围,助力郑州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

(五)健全政策保障与评估体系

1. 加大财政投入。将老年艺术教育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按每万老年人 10 万元标准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课程研发、师资培训、设备适老化改造;探索“时间银行”模式,老年人参与艺术教育志愿服务可兑换学习时长。

2. 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制定《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机构评估标准》,从课程满意度(占 40%)、学员参与度(30%)、社会影响(30%)三个维度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与政策补贴挂钩,推动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揭示了郑州市老年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老年艺术教育对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意义重大。未来可聚焦数字技术融合及代际共学模式创新,持续推动老年艺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州市统计局. 郑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Z].2021.

[2] 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 " 十四五"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Z]. 2022.

[3]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22)[R].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4] 陈映芳 . 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5] 李娟,王磊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艺术教育的功能与发展路径 [J]. 人口与发展,2020 (4): 112-118.

[6] 省民政厅 . 省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3)[R]. 郑州:省民政厅,2023.

省 2024 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级项目编号:202412746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