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绿水青山” 价值转化的茶产业逻辑

作者

陈扬 陈哲昊 童银辉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求“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1 浙江茶产业在落实“两山”理论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探索者和成功实践者的角色,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领域和典型样板。研究浙江“绿水青山”价值转化的茶产业逻辑对于深入理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规律、探索山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揭示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有效路径,还能为其他地区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提供可操作的经验借鉴。

二、浙江茶产业“ 四化” 路径的“ 两山” 转化机制

“四化”路径(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是“两山”理论在浙江茶产业中的具体实践方案和操作手册,而“两山”转化机制(资源 - 资产 - 资本)则为“四化”路径提供了理论根基和价值实现的逻辑链条。

(一)“两山”理论三阶段转化

“两山”转化机制遵循“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的理论逻辑。首先通过确权、保护激活资源价值,摆脱“资源诅咒”;继而通过核算、市场交易显化其经济价值;最终通过产业化、金融化运营,实现资本增值,完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根本性转化。2

基础:生态化,守护和塑造资源

生态化,是“绿水青山”的物理存在和品质保障阶段,奠定“生态资源”基础,推动“资源”向“资产”确权。生态茶园建设、低碳认证、绿色防控等措施本身就是守护和增值“绿水青山”的过程。

以安吉白茶园“碳汇茶园”项目为例,其通过套种乔木、禁用除草剂、推广有机肥等方式,有效提升了茶园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和生境质量。正如《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安吉白茶产区可持续景观优化研究》一文指出:“茶园生态系统具有类似于森林的固碳能力和潜力,采用低碳生产技术,挖掘茶园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增加茶园系统碳储量,从而增加茶园 ESV 是可行的策略。”3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保水保肥能力,还显著提升了生物多样性,将普通茶园转化为具有明确生态产权和可持续经营价值的优质资产。由此,安吉“碳汇茶园”以生态化举措奠定了“绿水青山”的物理基底,完成了从自然资源到可交易、可抵押的生态资产的关键一跃,为后续碳汇交易及品牌溢价提供了坚实的资源—资产确权基础。

(二)桥梁:标准化,度量和认证资产

标准化,是为生态资产“定价”和“认证”的过程,是价值显性化的关键,实现“生态资产”的价值度量与认证。制定生态低碳茶标准、绿色食品认证、茶园管理技术规范是标准化的典型实践措施。标准化解决了生态产品“难度量”的问题,使得抽象的“生态好”变成了具体的“指标优”、“认证强”,为下一步进入市场获得品牌溢价打下了坚实基础,固化和显化了“生态资产”的价值。

浙江的实践以数据固化“生态好”。安吉县 2023 年发布《安吉白茶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DB330523/T 77—2023),首次将茶园投入产出、运输能耗等 38 项参数纳入碳排放核算,符合规范的春茶平均碳排放,比常规茶园低 34% ,并同步写入浙江省团体标准《生态低碳茶评价技术规范》(T/ZJTA 003—2023)。在此基础上,安吉县已有 11.3 万亩茶园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6 万亩通过有机认证,均可在“浙农码”溯源平台一键查询检测报告和 GI 授权编号。数字化的标准体系让每一片茶叶的生态价值都可验证、可交易。

(三)引擎:品牌化,放大和提升价值

品牌化,是将经过认证的生态资产通过市场手段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实现“生态资产”的市场溢价与信用增值。

浙江以安吉白茶为典范,构建“母子商标”管理模式,以“安吉白茶”为母商标树立产业形象,企业注册子商标明晰产品责任,形成“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自主品牌”双轮驱动。“母商标树立产业品牌形象,子商标明晰产品质量追溯”,有效提升了品牌整体价值。通过统一包装标识、严格品质管控、拓展电商和专卖渠道,安吉白茶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实现了从“生态好茶”向“市场名品”的跨越,带动茶农增收、产业升级,形成品牌与生态互促的良性循环。

(四)平台:融合化,扩展和变现资本

融合化,是价值的深度开发和“资本化”运营阶段,最终完成“生态资本”的深度运营与价值变现。

浙江丽水松阳“茶香小镇”的成功是茶产业融合化发展的生动例证。2023年312万人次的游客量,以及旅游收入占茶产业总产值 41% 的数据,充分展现了融合化带来的巨大效益。小镇将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产品销售深度结合。游客在欣赏茶乡美景的同时,能参与采茶、制茶等活动,亲身感受茶文化魅力。当地还举办茶主题节庆,吸引大量游客。通过这种融合化运营,不仅提升了茶产品附加值,还带动餐饮、住宿等周边产业发展,实现了“生态资本”的深度运营与价值变现,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三、结语

浙江茶产业以生态价值实现为核心的“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四化”路径,打通“资源 - 资产 - 资本”转化链,形成可复制的“浙江经验”。其以守护生态基底、量化标准认证、放大品牌溢价、融合多元变现的系统做法,为同类地区践行“两山”理念、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样本,充分印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8- 06- 14(02).

[2]. 余敏江 , 谭腾 .“ 含绿量” 如何赋能“ 含金量” :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理论逻辑与实现机制——基于浙江省 L 市政策“ 组合拳” 的考察分析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5,24(01):97- 110+126.

[3]. 胡金丽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安吉白茶产区可持续景观优化研究 [D]. 浙江理工大学 ,2023.

[4] 陈章全 , 陈向东 , 董海丽 . 浙江安吉白茶品牌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 新疆农业科技 ,2014,(04):1- 4.

作者简介:陈扬,女,本科,法学专业。陈哲昊,男,本科,法学专业。

通讯作者:童银辉,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