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仿”为径,赋能新教师

作者

李华娟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兴小学 516001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要义,而仿写作为连接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桥梁,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路径。然而,新任语文教师常因缺乏系统方法,在仿写训练中陷入“选点随意、指导空泛、评价低效”的困境。我结合部编版教材实例,从仿写点的科学选择、训练方法的具体指导、评价机制的有效构建三个维度,为新任教师提供可操作的课堂仿写训练策略,助力其夯实教学基础,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一、精准定位:新任教师如何科学选择仿写点。

仿写训练的有效性,始于对仿写点的精准筛选。新任教师需立足教材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和年段目标,从语句、段落、篇章三个层面,挖掘易于模仿、价值显著的训练载体。

(一)语句仿写:从“修辞运用”切入,筑牢表达根基。

新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仿写点,引导学生体会写法。部编版课文大量语句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且结构清晰,是绝佳的仿写素材。如《秋天的雨》一文中,含有大量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形象化地展现出秋天的雨有多独特。如文中的这一句,“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把银杏树叶比作小扇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此处可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雨把其他颜色给了谁,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语句。

(二)段落仿写:从“结构逻辑”入手,培养谋篇意识。

中高年级学生需掌握段落的组织方式,新任教师可聚焦课文中“总分、分总、并列”等典型结构,引导学生从“仿形式”到“仿逻辑”。如可以抓住文中的精彩段落,作为仿写点。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结构分明的段落,让学生体会后进行仿写。还可以抓住运用了描写方法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可体会不同的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引导学生品悟后再进行仿写。例如对于描写类段落,新任教师可采用“关键词提取法”。《少年闰土》中的外貌描写,可提取“肤色+ 头饰 + 颈饰”的描写维度,让学生仿写“我的同学”,确保描写有方向、不零散。

(三)篇章仿写:从“文体特征”着眼,掌握写作范式。

高年级可尝试整篇仿写,重点模仿课文的文体结构和表达逻辑。新任教师需选择“结构清晰、易于迁移”的课文,如《丁香结》一文中,作者对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等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作者描写的雨中的丁香,由丁香花的外形和相关的诗句联想到丁香结自古以来就负担着的解不开的愁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是高年级学生较易模仿的。

二、方法落地:新任教师如何实施分层仿写指导。

仿写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有梯度的创造性学习。新任教师需根据学生能力差异,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

(一)入门级:借助多种方式,降低仿写难度。

针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运用画面、音乐等多种方式,搭建仿写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进行想象。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部分,教材出示了两个例句,其中第一个例句,“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新任教师可以利用“对比赏析”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品读体会用词的巧妙,再通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理解写法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学生写起来自然不会感觉无从下笔。

(二)进阶级:通过“情境体验”,激活表达欲望。

对于中等水平学生,需从“仿形式”过渡到“仿情感”,借助生活情境唤醒共鸣。例如《那个星期天》一课,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却未能如愿以偿的事情。文章中的小男孩那种由焦急地等待到失望的心情变化,很多学生也有过这样等待的经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可以引导学生拟定题目《那个星期 》,写下自己类似的经历,写出自己心情的起伏变化。

(三)提高级:鼓励“个性创生”,实现从仿到创。

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引导在模仿基础上加入个性表达。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然后选取本地的有名的经典图片进行出示,通过引导学生采用总分总的方式说美景的特点。有了课文的示范,学生的小练笔思路自然会比较清晰。还可通过“逆向改编”激发创新,可让学生尝试“分—总”结构改写,在变化中深化对写法的理解。

三、评价激励:新任教师如何构建有效反馈机制。

科学的评价能让仿写训练持续产生动力。新任教师需改变“只打等级”的单一方式,建立“多元展示、分层激励、即时反馈”的评价体系。

(一)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感受成就感。

新任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教室墙壁展示与分享。进行仿写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语文微信群进行展示自己的仿写作业,学生在微信群可以进行互动评价,接龙的同学对上一位同学的仿写作业进行评价,在展示中互相学习。还可以采用小纸条的方式进行展示。学生当堂写完仿写练笔时,把小纸条贴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再下节课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二)设计阶梯奖励,让每个学生有目标。

新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写法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教师给予等级评价,写得好的给“优 +”,写得特别好的给“优 ++ ”或“优+++”,再盖上星星的印章,好词佳句划上波浪线。每两周一次,每个学生统计自己获得的星星印章数量,班级中获得印章数量较多的孩子,将被评为“写作小能手”,并颁发表扬信。有了评比,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开展集体赏析,让仿写成为共同成长的载体。

每次批改选出好的仿写作品,哪怕有一个闪光点,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与分享。课堂上,新任教师可以把学生写的精彩的文段、语句做成的课件进行展示和分享,引导学生品析这样写好在哪里,再猜猜是哪位同学写的,然后全班齐读这些写得好的句段,此刻,那些被拿出展示、分享、朗读自己的仿写作文的学生,心情自然十分激动,写作的自信心油然而生。而其他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逐步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仿写是学生习作能力成长的“脚手架”,更是新任语文教师落实读写结合的“敲门砖”。从精准选点到分层指导,再到多元评价,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关注学情,将方法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行为。新任教师唯有在实践中不断打磨策略,才能让学生在仿写中从“学会写”到“愿意写”,最终实现“写出彩”,真正让仿写成为开启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金感芳.《小学语文精彩教学片断赏析》[M]. 宁波出版社.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