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导向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毅

温州市瓯海区梧田一中

摘要:时代不断发展,急需教学变革持续跟进。语文教学评价从注重双基蜕化到三维目标,又从三维目标蝶变成核心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从重基础夯实衍变到重能力训练,又从重能力训练衍变到重素养养成。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的语文期末复习也要有所变革,力避“少、慢、差、费”,努力提高复习效率,着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将回顾本人七上语文期末复习的一些做法,并试着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期末复习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期末复习

我国基础教育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纪元,要将核心素养真正植根于每一位学生身上,学科教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阐释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即“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

现将本人七上语文期末复习的一些做法与想法加以回顾与小结,以期有所发现与改变。

一、重梳理,导向知识的积累与建构

请看2023七上期末基础复习练习设计。

(2023七上期末语文复习之词语梳理)

梳理一:同音字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节选)

(1)jìng   恭谧  大相庭

(2)tăng   流若   倜

(3)zhuó    食  磨    落

(4)chéng   清  报   戒

2、请将以上写错的词语摘录到下表中,分析错因,并整理发现。

3、词语除了听写识记,还要学会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上面的词语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选择其中的5个词语写一段文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梳理二:偏旁溯源

指出下列加点汉字的形旁并联系形旁解释汉字意思

学而不思则罔  人迹罕至  冤屈

人不知而不愠惩戒    恭敬

(2023七上期末语文复习之古诗文梳理)

班级开展古诗词整理活动,请你参与。

不难发现,2023期末词语复习重视贯通整本书,在系统整理中发现汉字音、形、义的内在关联,在实际运用中加深理解汉字,力避机械化扫描式逐课复习。2023七上期末语文古诗文复习力避琐碎、僵化逐篇背诵、默写过关,重在梳理、建构,并在梳理中探究有所发现。

二、重整合,导向能力的运用与迁移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提示中强调:“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学段创设适宜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

就部编版七上语文而言,共设六个单元,学习的主题和情境分别是“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人与动物”“奇幻世界”。在主题学习中落实朗读、默读、速读等语文要素与能力。为此,期末复习应回顾单元主题、盘点语文要素、迁移单元能力。

以七上第六单元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复习流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想象之翼

根据相应画面,回顾本单元各课文体、主题及印象最深刻的想象。

(二)盘点语文要素:学习快速阅读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在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参见七上语文教材111页)。

1、提高阅读速度

A、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B、寻找关键词语(标题、关键句 、反复出现的词语);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关注文章标题:你能否围绕“新装”这一关键词梳理出故事的情节框架

寻找关键句并分析其作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反复出现的词语及其作用:

①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②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③“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④ “ 一点也不错。” 所有的骑士都说。

⑤ “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 ! ”大家都说……

⑥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⑦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

C、带动整体阅读。

2、深入理解课文

以《皇帝的新装》为例

A、把握作者的思路(三复情节);

B、调动自己的体验;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大声叫出来吗?

C、发挥联想与想象。

“大人的世界可真奇怪”——《小王子》

思考:我们,是不是也是百姓中的一员呢?

3、迁移单元能力:链接中考真题《满足的人的衬衫》

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之后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素养养成有两个关键要素:其一,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其二,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以上复习流程先回顾课内单元主题,盘点课本语文要素,为课外真题链接搭建了桥梁,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课外迁移。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精髓所在。

三、重实践,导向素养的提升与内化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它与常规学习方式相比,更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实践思维和问题处理技巧。在一定时期内,学生主动对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对关键知识的重组及思考方式的转移。这一点,可能正是项目化学习日益受到重视的核心原因。

为紧跟时代潮流,为提升与内化语文素养,本人在七上期末复习中努力整合全册教材,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中国教育一直在改革中进步,1952年,教育部提出指向结果的“双基教育”;2001年,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过程的“三维目标”;2022年,新课标提出旨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从“双基教育”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从学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双基教育”是外在的,“核心素养”内在的,“三维目标”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中间环节。

“双基教育”是基础,是起点;“三维目标”是活动,是路径;“核心素养”是目的,是旨归。语文基础、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并不相互排斥相互否定,而是不断攀高不断内化的过程。在中国基础教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有所变革,我们的语文期末复习应有所作为。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主动梳理、系统建构中积累语文知识,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系统整合、迁移运用中锻炼语文能力,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在情境运用、解决问题中内化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初中语文》(阙银杏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