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下高职院校航空维修专业课程标准设计
宋辰瑶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飞机维修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7
引言
高职院校课程标准是基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对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环节制定的系统性规范文件。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明确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质量评价及教学管理的根本依据。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理念深化推进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路径。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构建“德技并修”的课程标准体系。当前,航空维修类课程教学存在思政元素机械嫁接、专业与德育“两张皮”等问题,亟需探索思政要素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范式。《旋转翼飞机》课程聚焦直升机等航空器维修技术,蕴含丰富的思政映射点——从自主创新的“大国重器案例到精益求精的航空工匠精神,均为课程思政提供天然载体。本文以《旋转翼飞机》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下的课程标准设计框架,供读者参考和探讨。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旋转翼飞机》是飞机机电维修(涉外)专业、飞机结构修理(涉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基于民航行业标准和机务维修工作过程,以国内外各通航公司普遍使用的直升机主要机型为例,主要向学生介绍直升机的部件组成和功用、直升机的升力和阻力、直升机旋翼系统、直升机旋翼飞行操纵系统、反扭矩系统、直升机传动系统、前飞的飞行原理、直升机自转飞行、直升机的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2)课程任务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虚拟仿真教学、专业实训室教学、飞机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训练等教学形式,采用符合民航行业标准的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直升机结构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并具备一定的检查、维修、故障排除的动手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民航行业标准及飞机维修岗位职业标准,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学习模块,基于岗位能力要求和中国民用航空维修人员执照(CCAR66R3)考试大纲要求,飞机维修技能大赛和 1+X 民用航空器航线维修证书考核要求,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开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项目,序化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精讲理论、虚拟仿真操作及实际操作”的递进式“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使学生达到懂原
理、知维护、会操作。
本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民航行业特点,充分将爱国情怀,职业道德,职业梦想,机务作风,当代民航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严谨科学素养及创新思维等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 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民航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热爱民航事业,弘扬和践行“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当代民航精神,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拥有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职业信仰,形成规章意识、红线意识、风险意识、举手意识的职业理念,养成民航机务维修人员作风要求与诚信意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分析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具有利用科学的思维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目标
掌握直升机的构造和功能,直升机的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掌握直升机旋翼系统、直升机旋翼飞行操纵系统、反扭矩系统、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前飞的飞行原理、直升机自转飞行,掌握直升机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和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术语。
(3)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掌握旋转翼飞机(直升机)的构造和功能,掌握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基本原理,了解直升机旋翼系统、直升机旋翼飞行操纵系统、反扭矩系统、直升机传动系统、前飞的飞行原理、直升机自转飞行,掌握直升机的安全注意事项等;掌握直升机专业维修技术相关的专业英语,具备一定的系统拆装、检测、修理和测试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
(2)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获得直升机系统、组件各种信息的方法;训练学生网络信息搜索能力 ;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社会能力培养目标:培养科学、诚信、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善于与人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4 课程实施与保障
(1)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特征,选择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现场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采用飞机维修模拟机教学实现虚拟操作、结合真机线下操作,训练学生的职业操作规范,提升职业素养;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双师协同,加深学生对飞机维修工作的认识。
(2)课程评价与考核
1. 教学评价
《旋转翼飞机》课程总评成绩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权重分别为 50% , 50% 。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如表 1 所示:
表1 《旋转翼飞机》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2. 考核要求
总评成绩达到60 分为合格(百分制)。
(3)教材选用
1. 推荐教材
[1]《Rotary-Wing Aircraft Introduction》, 校内自编教材 . [2] 《Helicopter Flying Handbook》,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2019
2. 教学参考资料
(1)直升机维修手册:RobinsonR44 AMM,Bell206 AMM 等;
(2)实训维修工卡:RobinsonR44 地面勤务工卡,RobinsonR44传动系统维护工卡等;
(4)课程资源
1. 学习资料
陈康,刘建新主编,《直升机结构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薛建海, 宋辰瑶,郭艳颖主编,《R44 直升机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柳,龚煜主编,《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英语》,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 信息化教学资源
(1)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涉外)专业,飞机结构修理(涉外)专
业核心课——《Rotary-wing aircraft introduction》(职教云)
(2)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中文核心课——《直升机构造基础》(职教云)
(五)教学条件
1. 校内实训室(基地)

7 应用效果与总结
通过课程思政一体化融入教学,学生科技报国使命感显著增强,实训环节嵌入航空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操作规范遵守率得到显著提升。展望未来,还应建立课程标准的动态修订机制,紧跟时代要求,并建立“旋翼机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发军工精神微课等数字化资源,进一步丰富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专业与德育的深度耦合,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康,刘建新 . 直升机结构与系统 [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2] 薛建海,张柳 . 基于“课堂+车间”模式的通用航空维修专业建设研究 [J]. 中国民用航空,2014(7):21-22
[3] 任卫东 .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 [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64-66
[4] 徐飞 . 高职直升机飞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 [J]. 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5(5):42-45
[5] 李桂霞,张一非 .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研制的思考 [J]. 广东教育:职教,2011(10):21-22
[作者简介 ] 宋辰瑶,女,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用航空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