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电网中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安全性防护研究

作者

马德安

天津市赛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300000

智能电网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电力系统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持实时感知、动态控制与优化管理,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环节。然而,CPS 的高度互联性也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易受恶意软件、拒绝服务等网络攻击,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大面积停电,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尽管已有部分 CPS 安全研究,但针对智能电网场景的深入探讨仍显不足。本文聚焦智能电网中 CPS 的安全防护问题,系统分析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梳理现有防护技术,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防护策略,以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智能电网中CPS 的应用现状与安全挑战

1.CPS 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

在智能电网中,CPS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环节均发挥关键作用。发电环节中,CPS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结合数据分析实现优化控制,提升效率与可靠性,如风力发电中根据风速风向自动调节叶片角度。输电环节中,CPS 实时监测线路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故障,并支持远程开关操作,增强系统灵活性与安全性。配电与用电环节,智能电表作为 CPS 典型应用,实时采集用户用电数据,助力企业进行负荷预测与资源优化;用户亦可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家电,实现节能与智能化用电。

2. 智能电网中CPS 面临的安全威胁

网络攻击是智能电网 CPS 的主要威胁,黑客可篡改传感器数据或控制指令,导致设备误操作,如电费错误或停电。数据泄露风险高,用户用电信息和设备参数一旦外泄,易被用于诈骗或侵犯隐私。此外,CPS 软件因代码复杂可能存在漏洞,攻击者可借此入侵系统,获取控制权,威胁电网安全运行。

3. 安全挑战对智能电网运行的影响

安全挑战严重影响智能电网的可靠性,CPS 系统受攻击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和电力中断,影响居民生活与工业生产。安全防护投入增加运营成本,供电中断亦造成经济损失。用户信息泄露或频繁停电会削弱公众信任,阻碍智能电网的推广与应用。

二、现有的智能电网中CPS 安全性防护技术

1.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保障智能电网 CPS 数据安全的关键,通过对数据加密防止窃取和篡改。常用算法包括对称加密(如 DES、AES,速度快但密钥管理难)和非对称加密(如 RSA,密钥管理简便但速度慢)。在智能电网中,加密可用于智能电表与管理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保障数据保密性与完整性,也可用于远程控制指令传输,防止指令被篡改。但加密技术依赖密钥安全,一旦密钥泄露,系统即失效;同时加解密过程增加计算负担,影响系统实时性。

2.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监测和防范网络攻击的技术。它通过对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的分析,检测是否存在异常行为。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时,IDS 会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阻断网络连接、记录攻击信息等。

在智能电网中,IDS 可以部署在关键节点,如变电站、控制中心等,实时监测网络流量。例如,当检测到大量的异常数据包流向电网设备时,IDS 可以判断可能存在拒绝服务攻击,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但是,IDS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网络攻击手段不断更新,IDS 可能无法及时识别新的攻击模式。IDS 可能会产生误报,给系统管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3.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对 CPS 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通过设置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在智能电网中,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电网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例如,只有经过授权的电网工作人员才能对变电站的开关设备进行操作。访问控制技术还可以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访问电网的管理系统。然而,访问控制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用户和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访问控制策略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如果用户的身份信息被盗取,访问控制机制可能会失效。

三、智能电网中CPS 安全性防护的改进措施与策略

1. 加强安全技术研发

加大对新型加密算法的研发力度,提高加密技术的安全性和效率。例如,研究量子加密技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实现绝对安全的通信。量子加密技术具有不可窃听、不可复制的特点,可以有效保障智能电网中CPS 数据的安全。

开发更加智能的入侵检测系统。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使IDS 能够自动学习和识别新的攻击模式,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发现隐藏的攻击行为。

改进访问控制技术,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和动态授权机制。多因素身份认证结合了密码、指纹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多种认证方式,提高用户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动态授权机制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实时调整访问权限,增强访问控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安全防护中的职责,规范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过程。例如,建立安全审计制度,定期对CPS 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CPS系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和保密教育,防止内部人员泄露敏感信息。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当 CPS 系统遭受攻击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减少损失。应急响应机制应包括事件报告、评估、处置和恢复等环节。

3. 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智能电网中 CPS 的安全挑战。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分享安全技术和经验,共同开展安全研究和项目合作。例如,参与国际智能电网安全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在智能电网安全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国内智能电网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统一安全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规范智能电网中 CPS 的建设和运行。通过标准的实施,提高智能电网的整体安全水平。

结语

智能电网中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应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严峻安全挑战,威胁系统稳定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现有防护技术如加密、入侵检测和访问控制虽有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为提升安全性,需加强新型加密算法、智能入侵检测和先进访问控制技术的研发,提升防护效率与可靠性。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系统运行,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推动国际合作与标准制定,有助于技术共享与全球协同发展。未来,随着智能电网不断演进,CPS 安全将面临更多挑战,必须持续探索创新防护技术与策略,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智能电网优势,助力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马行健 .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错误数据植入攻击策略研究 [D].: 东北大学 ,2022.

[2] 刘靖雯 . 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与攻防博弈研究 [D]. 湖南省 : 湖南大学 ,2022.